资讯中心

助力川牛羊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省动物疫控中心、省兽医协会举办牛羊疫病防控技术视频培训会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全省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和兽医行业在加快建设我省现代农业“10+3”牛羊产业体系中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推动川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兽医协会于6月30日联合举办了全省牛羊疫病防控技术视频培训会,来自全省各级动物疫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牛羊养殖场(户)、基层兽医和乡村防疫员等3000余人参加在线学习。会上省动物疫控中心及省兽医协会领导针对全省牛羊疫病防控提出工作意见:一是充分认清我省牛羊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二是充分认识牛羊疫病防控工作对保障川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发挥全省各级动物疫控机构和兽医同行的技术支撑作用,抓好抓实现阶段重点任务。本次培训结合当前我省牛羊疫病防控工作需要,邀请专家重点就布病、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等牛羊疫病防控净化技术进行了讲授,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工作者、牛羊养殖场(户)和从业人员对牛羊疫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全省疫控机构的职责意识和技术水平,进一步筑牢全省疫病防线,保护农牧民增产增收,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川牛羊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2022-07-04 09:58:38
    众所周知,越南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发布商用ASF疫苗的国家,而这个疫苗正是由美国农业部的实验室开发的。美国是猪肉出口大国,一旦感染损失会很巨大,所以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个疫苗没有在美国批准上市?  据美国猪健康信息中心主任保罗·桑德伯格(Paul Sundberg)说,美国的商用ASF疫苗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桑德伯格说:“这个疫苗在越南或者一些疫情暴发活跃的地区是可用的,因为主要目标是防止这些猪死掉。从这个角度说,这个疫苗是有效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阻断感染,而阻断感染才是一个在美国能够使用的商用ASF疫苗需要做到的。”  今年4月,美国农业部在官网发文,表示该疫苗通过了获得审批所需的安全性测试,给疫苗的安全性做了“背书”,并将疫苗株授权越南NAVETCO公司进行商业生产。  桑德伯格表示,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两个问题。  桑德伯格表示:他们(越南)证明了这个疫苗在阻断死亡和阻止经济损失方面是有效的。但是猪即使接种了这个疫苗,还是可以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并且这个弱毒苗产生的抗体与野毒产生的抗体是无法区分的。他说:“所以在美国如果要用这个疫苗的话,还有很多改进工作需要开展,包括即使是用于突发感染的紧急接种都是不行的。”  来源:猪相关  相关阅读  6月3日,全球首款商用非瘟疫苗获批上市;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举行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和生产成果发布会图片  据越南媒体报道,6月3日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在河内举行了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和生产成果的发布会。在公布仪式上,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向越南中央动物药业股份公司颁发非洲猪瘟疫苗上市许可证。越南中央动物药业股份公司(Navetco)研发和生产的非洲猪瘟疫苗的商品名为NAVET-ASFVAC。  仪式上,美国驻越南大使马克?纳珀评价,美国与越南的配合与合作已共同解决了非洲猪瘟等全球性问题。  马克?纳珀大使表示,研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兽医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作出不懈努力和贡献。美国支持开发新疫苗以促进人类和动物健康。美国科学家将继续与越南合作。越南将继续投资和改善兽医基础设施以控制动物疾病。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黎明欢表示,成功研发和生产非洲猪瘟疫苗是越南和美国兽医部门的成就。  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副部长冯德先在仪式上表示,非洲猪瘟于2019年2月首次侵入越南,然后在全国蔓延。疫情最终销毁了600万头生猪,损失超过30万亿越盾(约85亿元),对2020年的CPI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直到现在,越南全国多地还有猪瘟疫情发生。  非洲猪瘟病毒传染性非常高,抗药性高,猪即使痊愈,病毒也能在猪的体内长期存活,成为终生携带者。  他说,“农业部已指导兽医司和其他有潜力、资源和经验的企业,如NAVETCO兽医药股份公司(前身为国家中央细菌学研究院)、AVAC公司和Dabaco公司,与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配合来提取疫苗株,进行研发、生产和上市注册。”  NAVETCO公司的NAVET-ASFVAC疫苗经过2年多的研发并最终投产,是第一个获准在越南和世界范围内进行商业流通的疫苗,这也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目前,越南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足够潜力和专注投入的有3家企业。预计到今年年底,越南将再批准两种疫苗上市,使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达到3种。  NAVETCO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猪瘟疫苗年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剂。第一阶段,公司优先解决国内问题,再计划出口。据悉,每剂非洲猪瘟疫苗的价格预计在3.4万至3.6万盾左右(约10元)。  他说,“各国也急需疫苗,但在出口前,我们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在所在国进行测试,这需要时间。预计在国内情况稳定1-2年后,我们将再和外国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来解决出口问题。”  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部长黎明欢表示,对于170万户养殖1-9头生猪的散户来说,一头猪就是一笔资产,可以折算成衣食住行的每一面。170万农户将对此项越南的科学成就非常自豪。  来源:客观纪事、东盟社
2022-06-23 11:27:18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近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进一步压实有关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2021年10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门、全国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建议,进一步压实有关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为此,修订草案二审稿作出修改:一是规定国家支持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有关冷链物流标准、服务规范和监管保障机制,相关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保证冷链物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恢复现行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企业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规定,并与部门监管职责相衔接;三是对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的农产品经营者和平台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作出衔接性规定。  此前的修订草案一审稿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应当开具承诺合格证;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收取并保存承诺合格证。有些常委会委员和部门、社会公众提出,总结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试点经验,应区分情况,增加相关责任主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生猪、生鲜乳应实行更严的监管措施。  对此,修订草案二审稿作出修改:增加规定,食品生产者和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规定收取并保存承诺达标合格证,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收购的农产品分装后销售的,应当按照规定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考虑到行政法规对生猪的质量安全实行更严格的检验检疫管理,对特定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合格证明材料作出相应衔接性规定;增加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查验承诺达标合格证的规定;增加规定,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承诺达标合格证有关工作的指导服务和日常监督检查,并完善有关法律责任。  
2022-06-23 11:20:53
近期猪价持续上涨,今年上半年猪价上演“V型”反转。从3月中下旬全国猪价低点11.35元/公斤,涨至当前的17元/公斤,累计涨幅50%。然而,伴随猪价的波动,养猪巨头的疯狂扩张,与小散户的无奈退出,行业内又掀起一波关于养猪规模的争论。 2021年,前20家上市猪企生猪销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20.4%,养猪业已经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养猪巨头会无限扩张下去吗?中国未来的养猪业,到底是该走由大集团主导的“美国模式”,还是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欧洲模式”?不论是哪一种模式,都有拥趸。既有声音支持头部猪企持续扩张,形成养猪界的“一超多强”格局,超级猪企最终走向极限规模;也有声音认为“欧洲模式”才是中国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将呈现规模化集团养猪与家庭农场并存。业内认为,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市场需求量大,适合多元化的产业组织模式。既要看到“美国模式”的优势,国内无法完全复制,又要看到国内基本国情,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小散养殖户仍会长期存在。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同区域可以基于资源禀赋、市场发育和经济发展形势,选择最优的产业组合模式。同时,还要注重产业质量和规模质量,避免低质量扩张。养猪业规模化提升的三大“推手”2007年以后,随着规模化水平提升,规模化猪场的门槛提升至年出栏500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7.1%。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对于规模化,“年出栏生猪500头”只是中国的标准,虽然国际上并没有统一标准,但普遍高于中国。朱增勇称,以出栏量占比来看,美国是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户占主体,欧盟则以2000-3000头占比最高。同时,欧盟不同国家的规模化差异也较大,但大部分都是适度规模化家庭农场。同时,区域化生产特征明显。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规模化水平提升是其中的一个标志。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王祖力认为,受多重因素影响,传统家庭养猪模式主动退出,而小散养殖户会比较机会成本,与外出务工收入相比,如果养猪收入没有优势,也会主动退出。天风证券在《规模化“跃进”中的周期矛盾与成长机遇》研报中指出,导致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推手”,可以总结为三大方面:一是规模化养殖主体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二是规模化的养殖主体的成本更具有优势;三是政策的有序引导客观上也加速了集中度的提升。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和政策因素,在最近几轮周期中带来集中度的提升促进因素尤其明显。该研报称,过去的几轮猪周期行业不断面临外部冲击带来的挑战,比如各类疫病的爆发,各类环保政策的出台等都对养殖主体的管控能力以及资金安全性提出了极大的考验。规模养殖主体在面对同样的外部冲击时,因其特有的“抗风险能力+成本管控能力+政策倾向性”等属性使得在行业危机中脱困而出,规模化养殖的集中度在不断提升。规模养殖主体的集中度逐步提升,可以从两个维度得到印证。一是行业养殖户变化。以年出栏500头为规模场为界,非规模场养殖主体(年出栏500头以下)数量从2008年的7222万户下降到2020年的2062万户,下降幅度约71%;而同期的规模养殖主体(年出栏500(含)头以上)数量虽然和2008年户数相近,但结构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是前十大养猪上市公司出栏量占比情况变化。近5年来,CR10数据持续加速提升,从2016年的仅3.95%加速提升到2021年的14.31%。此外,不同企业间增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 不过,从肉类消费来看,由于猪肉消费增长趋缓,禽肉和牛肉等替代显著,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在过去10年中虽经历大起大落,但已难明显超越2017年,存量竞争是当前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底层逻辑。至于规模化是否真的具有成本优势,朱增勇认为,核心在于产业技术水平。在产业核心竞争技术水平的提升的情况下,技术效率的提升才能带来规模经济。如果只是数量扩张,也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养猪巨头的扩张有无尽头?对比国外养猪业模式,中国目前仍处于规模化加速期。朱增勇称,从产业实际以及资源禀赋来看,我国规模化中枢水平将会不断提升,在达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相对稳定。业内预计,区别于美国生猪产业链从下游屠宰往上游整合,国内中短期或以横向养殖端自我集中为主,长期或为养殖端向下游集中。养殖端的话语权将随着集中度不断提高而增强,养殖端仍占未来中国生猪养殖利润端分配的大头,屠宰只是养殖端的利润纵向拓展方向,为养殖端贡献附加利润。与此同时,国内养猪巨头未来也存在着扩张边界。王祖力认为,受用地、管理、资本和盈利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头部猪企的无限扩张是不可能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小散养殖户在生猪养殖成本方面具有优势,调整灵活,具有顽强生命力,将是我国生猪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瑞克咨询高级研究员徐洪志称,即便是美国,也不存在“巨无霸”猪企。猪企巨头的出现,对国内小规模养殖户的利益肯定会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生猪定价权方面。对于国内“一超多强”的养猪业格局,预计再经历两个猪周期,即2030年之际,头部猪企扩张将会达到极限。至于牧原股份,按其目前养殖项目土地储备,如果全部建成使用,出栏规模可达7000万头,未来出栏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张,但达到年出栏1亿头的难度很大。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易敢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无论是哪一种模式,最根本的还是成本和效率的问题”。易敢峰称,未来十年,中国养猪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由散户养殖向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规模化集团养猪与家庭农场将并存。按照欧洲规模标准,家庭农场应该是300~500头母猪,生猪年出栏5000~10000头,国内可以借鉴欧洲的产业联合体,结合家庭农场模式进行分工合作、利益共享,达到环境友好、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022-06-23 10:58:38
西南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联防联控调研汇报视频会在成都召开6月21日,西南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联防联控调研视频会在成都召开。会议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在全国畜牧总站,四川、重庆、湖北、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分别设立会场。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调研组组长,北部区分区防控指导组组长杨劲松在北京会场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赵勇在四川分会场主持会议。会议观看了西南区联防联控工作汇报宣传片,四川作为牵头省份就西南区落实分区防控政策措施及联控工作推进情况作了工作汇报。西南5省(区、市)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负责同志就区域化防控政策措施工作推进情况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贵州省兴义市和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分别就基层贯彻落实联防联控政策,加强指定通道管控工作作了汇报。杨劲松充分肯定了西南区分区防控工作,对四川省作为西南区首个轮值省份所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一年来,西南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分区防控部署,通过建章立制,狠抓政策落地生效,取了得阶段性的成果。一是领导重视、行动迅速,机制完善、成效显著。二是制度健全、成果丰硕,内容广泛、务实细致。三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强化工作支撑,协调一致、措施有力。杨劲松强调,分区防控工作是我国畜牧兽医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设,是国务院领导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始终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西南区各省(区、市)要落实好分区防控各项措施,严防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抓住机遇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在现有大农业体系框架内,为充实和健全畜牧兽医工作机构、队伍争取更加有利的条件。
2022-06-23 10:40:53
今年,对于养猪业来说绝对是难熬的一年!一季度由于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整个养猪业都深陷亏损囹圄,近期出炉的一季报也显示,在所有的上市猪企中,几乎是清一色的亏损。其中牧原一季度亏损了51.8亿,要知道其2021年全年的盈利也才不过69亿。其他几大巨头中,温氏股份一季度亏了35.98亿、新希望亏了26.22亿、正邦科技亏了23.14亿、天邦股份亏6.65亿……在低迷的行情压力下,无论是规模猪场还是小散养殖户都“举债经营”。但是市场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亏损,小散养猪户多数被迫清退产能,退出养猪市场,而大型规模猪企不但没有清退产能,反而在不断的逆势扩张!看到这里,很多小散养殖户又要开始炮轰猪企了:小养殖户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都是被规模猪场逼的;是规模猪企抢占了小散户的市场……那么未来10年,规模猪场和小散养殖户到底谁更有生命力?谁可以活得更滋润?小散户真的会消失吗?我们抽丝剥茧地来看下!(注意:这里说的小户是不包括家庭农场的,家庭农场的养殖规模一般在60-80头母猪,年出栏肥猪1000-2000头之间)。在深入分析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未来养猪将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为什么这么说,有两组数据支撑这个观点!规模场地空栏率达历史新高 养猪将进入微利时代我们知道,由于前两年市场高价的原因,很多规模猪场在2020年和2021年的时候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场和扩张,本来想着今年投产,但是等到今年准备进猪和投产的时候,猪价处于低谷了,所以规模猪场建好的猪场只能空着,其空栏率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关于这一点,猪好多网也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1、牧原已建成生猪养殖产能超7000万头,而2022年其出栏目标为5000万头,空栏率约为28%。2、新希望已建成的母猪产能有166万头,但是其2021年底存栏的能繁母猪只有100万头,母猪空栏率30%。3、金新农建成生猪产能约250万头,2021年出栏106.89万头,肥猪空栏率超50%。4、温氏股份竣工产能4600万头,2022年目标出栏1800-2000万头。真实产能只有计划产能的40%左右……养猪人都知道,空栏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也是拉高平均养殖成本的重要原因。所以规模猪场不会任由其已建好的猪场就这么一直空着,只是在观望,等一个更好的机会!而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份牧原的能繁母猪存栏为283万头,后备母猪100万头。温氏股份的能繁母猪母猪存栏100-110万头,新希望、天邦股份的能繁母猪存栏各100万头……各大猪企的产能储备相当充足!此外,且根据官方最新的数据显示,当下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了60%,即全国60%的生猪出栏量是掌握在规模猪场手里的。也就是说当下规模猪场手里不但有母猪、还有随时可以投产的空余场地,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只要生猪价格反弹至一定盈利水平,大量的规模猪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扩产上量,这样一来,生猪供应就不会再次出现“供不应求”的时候,那么,猪价自然就不具备大涨的基础,养猪也不会再出现之前的“高利”状态,也就说养猪业即将迎来微利时代!为什么养猪进入微利时代,小户的生存就会更小?所谓的微利时代,差不多一头猪可以赚100-200元。在这种情况下,年出栏300头肥猪的小型养殖户年利润大概在3-5万左右,不得不说这个利润不如打工挣得多。所以在“微利”背景下,养猪要想赚钱,就得靠规模!要想靠养猪生活就要朝着家庭农场的规模发展,而家庭农场的养殖规模一般在60-80头母猪,年出栏肥猪1000-2000头之间。我们按照一个家庭农场1500头的年出栏量和150元的利润来算,一年可以实现盈利22.5万,这个收入水平差不多比一对夫妻外出打工要好些,可以保证一个家庭的开支!所以说在微利时代的背景下,小散养殖户的空间越来越小,现在的小户也只有两个出路:1、退出。2、扩大规模(把养猪当副业,补充家庭收入的不在这个讨论范围内)。除了规模上的劣势越来越明显,还有一点,规模猪企也正在碾压小散养殖户!近几年来,大多数规模猪场都在布局全产业链发展,牧原是产业链做得最长的猪企,其他猪企也几乎全部布局了屠宰赛道,屠宰再往下延伸就是食品。而布局了屠宰和食品领域的猪企,就相当于有了仓储能力。当猪价低迷的时候猪企可以把自家的猪自己屠宰加工成食品,食品的保质期更长、利润更高,这样一来猪企就可以减少生猪养殖带来的亏损!说得再直白一些,有了屠宰和食品加工能力的猪企就相当于有了“淡储旺销”的逆周期调节能力,猪价低谷不低谷,对于猪企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小。对于他们来说,“猪周期”在未来的打法,会是期货、现货、冻品、鲜品、食品相叠加的打法,而经过全产业链布局的猪企不再只关注养殖环节的利润,而更在乎全产业链的盈利情况。这一点绝对是小散养殖户可望不可即的。所以综合来说,未来微利时代养猪,小散户的生存空间将会更狭窄,其能抓得住的就是“控制成本”!与其说是规模猪场逼退了小散养殖户,不如说是每一个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的自然规律!
2022-06-21 15:46:59
新冠疫情一直在反复,发展趋势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养殖企业作为比较特殊的行业,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企业,不能停工停产,在一个养殖周期内,必须全程满足畜禽生产需求。其中涉及饲料原料运输、新鲜蛋品外运、淘汰鸡及时出栏等一系列问题。养殖企业该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发展,应如何确保工作正常进行,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呢?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陷入困境、奋力求生的中小养殖企业有所帮助。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在非常时期,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按照相关要求和规范,充分做好本公司的疫情防控工作。1、养殖企业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用工制度,摸清场内工作人员情况,对场内工作人员做到每天测温,减少集中开会和聚集。2、严格执行养殖场封闭式管理,对所有进出养殖场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和体温测试,查看健康码和行程码,正确佩戴口罩。场区内尽量做到分区管理、人员分开操作,生活相对隔离。与生产无关的人员禁止其进入养殖场,对运输车辆及相关物质要及时进行消毒。3、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生产过程佩戴口罩和手套,尽量减少露天作业时间和人员聚集,做到勤消毒、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场区卫生和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确保人生安全。4、备齐口罩、消毒液、测温计等防疫物资。二、制定应急预案,调整生产计划  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形势的研判和评估,密切关注疫情及相关方面的发展趋势,清醒准确的认知自身能力和家底,不要心存侥幸,也不要抱有幻想,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最坏的打算。1、制定应急预案制定供应链应急预案,考虑所有可以运送货物的方式,并留出可用于应对紧急情况的预算。提前储备货物,储备备选供应商,以备不时之需。定期进行风险分析,找出供应链中最薄弱的环节,评估影响供应路线的潜在环境、社会和政治条件,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找到替代方案。2、调整生产计划评估供应链的所有关键部分,确定企业继续运营最急需什么以及它们的供应来源。先寻找关键环节和产品的替代供应商。了解可用库存的情况,包括储备的成品和关键物料。提早规划和做好种苗运输计划:养殖企业提早与物流企业对接,建立稳定的运输线路,保障种苗正常运输。畜禽产品销售:对已达到上市规格的产品,要根据疫情形势和市场行情,尽可能及早出栏上市。养殖业主要积极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居家办公、线上销售等新模式,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扩大产品销售渠道。饲料等物资保障:寻求安全合规的采购途径,做好饲料、兽药等养殖投入品计划和运输安排,多预留出1-2周的使用期限进行采购。适当提高饲料、兽药等产品的库存储备量,延长使用时间,减少或缩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高温潮湿环境下,要注意防止饲料等发生霉变,一旦发现霉变部分要及时清除和消毒。三、了解政策,寻求畜牧主管机构援助疫情期间,城乡城际之间道路交通管控严格,饲料、疫苗等养殖生产相关物资运输困难,养殖场不能及时补充库存,很多养殖户面临着断货少货的危险。为了让企业能度过难关,大部分的地区都出台了地方性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在社保、租金、税务方面有降、减免、缓、补等相关政策,特别是要留意针对农业企业的政策。为了使养殖场能及时补库短缺物资,养殖户可联合起来或者通过畜牧主管部门与当地政府机构进行商谈,对养殖行业所必需的饲料和疫苗等生产物资开通绿色运输通道,在做好防疫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养殖物资供应。四、主动协商,与上下游客户共同面对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作为生产环节的养殖企业,连接产业的上下游,应积极与各个交易方或利益相关方(如客户、政府部门、租赁方、供应方、投资方、债权方等)沟通协商,将疫情作为商业活动中的“不可抗力”,争取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谅解和支持。例如,与客户协商交付时间、交付方式、付款周期、预付款等,也可给客户一定方式的优惠来换取对自身更有利的条件;与政府部门协商财政补贴、税费(企业税及个人所得税等)减免、政府采购、其他优惠政策和支持条件;与租赁方协商减免租金甚至退租等;与投资方协商应兑付条件的谅解,或争取新的投资等;与债权方协商债务延期、利息减免、给予新的贷款等,甚至可探讨债转股、产品(服务或资产)抵债等可能性;与供应方协商合作变更、付款周期、合作的延续(或解除、修改)等。必须认识到,不可预测性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意味着任何产品都可能随时受到影响。这无疑将影响企业生产原材料和产品的供货和成本,且无法再保证其库存水平。养殖企业需要在新形势下,将风险评估作为企业日常管理中的一部分,提前做好企业生产计划,将损失减到最低。
2022-06-21 15:44:12
农产品网络直播作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新模式,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但农产品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支撑服务体系,完善网络直播长效监管机制,以实现农产品网络直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农产品网络直播发展现状及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975亿元,同比增长27.0%。2020年一季度,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但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却逆势增长,同比增长幅度达到31.0%,其中,肉禽蛋、粮油和蔬菜销售额增速均在70%以上。1、网络直播成为农产品营销新业态。总体来看,农产品网络直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营销宣传方式简便、技术门槛低。二是买卖双方互动增强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体验。三是参与主体广,而且农业经营主体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有利于减少交易环节。四是有利于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问题。农产品网络直播可以将小规模经营的分散农户通过网络有机组织起来,成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既有利于边远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也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农产品“大市场”的有机衔接。2、网络直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前,农产品网络直播已成为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它将“点对点”精准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有效结合,带动农村电商产业链、生态链的变革,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可以预期,农产品网络直播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当前农产品网络直播存在的主要问题1、直播行业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亟待完善。一方面,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生产、包装、保鲜、运输、售后等一系列过程,需要农业生产经营者、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电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电商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播在增加农产品销量的同时,也在考验供货方的运营能力、物流方的运输能力和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与危机处理能力。尽管电商平台的物流运营能力不断提升,但对于边远山区特色农产品的运输,仍鞭长莫及。2、网络直播的农产品缺乏有效监管。农产品网络直播的门槛低,增加了农户在内的市场主体参与度,但也加大了市场监管的难度。一些农产品在没有通过检验检疫的情况下流入市场,质量安全得不到根本保障,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此外,目前一些通过网络直播自主发货的农产品缺乏专业分类和分级,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再加上物流运输损耗,有可能会使消费者拿到的产品实物与直播展示中的样品不符,降低了消费者的满意度。3、农产品网络直播行业发展不规范。目前直播平台对农产品直播内容审核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管。农产品网络直播的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个别“网红带货”存在虚假宣传、数据造假等现象。从交易端来看,部分直播平台的交易方式不规范,质量安全问题难以追溯,消费者权益易受到损害,降低了农产品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的整体质量。三、政策建议1、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支撑服务体系。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数字乡村建设,扩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电商覆盖率;加强优质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对接,提升农产品网络直播的全产业链专业化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现代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仓储、分拣、包装、运输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农产品田间地头采购、包装、储存、运输一体化水平,提高标准筐、标准箱、标准托盘使用率及一站式运输比重。2、建立和完善网络直播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直播平台负责制,对农产品网络直播平台实施名单制管理,建立可追溯系统;加大网络直播销售的法治化监管力度,提高网络直播带货的违法成本,对于出现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销售行为,应依法从严查处;鼓励电商平台完善农产品网络直播的诚信评价机制,规范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行为,将粉丝评价、举报和监管部门的调查处罚信息等纳入评价系统,取消具有违法情节、污点信息较多的主播销售资格;加快出台引导农产品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促进农产品网络直播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3、加大农产品电商人才培育力度。农产品网络直播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农产品质量和特色,但关键还是人才。明星、县长、市长等“直播带货”虽然能解决一时的农产品滞销问题,但并非长久之计。建议各地政府在加强对农产品网络直播行业监管的同时,重视对新型直播人才的培养,组织专门力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大分散农户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电子商务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农村电商人才储备。
2022-06-21 15:40:25
法国生猪养殖业以生产效率高、现代化水平高和猪肉品质高而闻名。在环保高压和土地资源紧缺的约束下,法国生猪业经历了从小规模分散生产到大规模养殖,再到适度规模养殖的发展路径。中国与法国相似,当前同样面临着环境约束趋紧、养殖密度高和非洲猪瘟等疫病威胁。因此,法国生猪业规模化路径对中国生猪业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法国生猪生产经历由小规模为主逐渐向大规模再向适度规模转变。1976年,法国第一部环保法律《自然保护法令》颁布,环保监管趋严,生猪业开始由小规模分散生产向规模化转变,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0—1997年):小规模养殖场(户)持续退出。该阶段特征是散养户及小规模养殖场持续退出,中型猪场数量及生猪出栏量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在此期间,母猪年保有量小于100头的小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在法国生猪养殖总体中占比减少了30%,且其生猪年出栏量占出栏总量的比重由65%降至22%。第二阶段(1998—2007年):生猪育种效率快速提升。该阶段特征为:法国环境约束持续趋严,立法要求每公顷耕地只允许消纳每年4至5头肥猪的粪污。1998—2007年,小型猪场数量减少14%,生猪业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15.9%。然而,在此期间,法国生猪屠宰量从2722万头降至2573万头,降幅仅为-5.5%,猪肉产量仅减少-3.03%。育种效率提升及头均屠宰重量增加延缓了猪肉产量下降幅度。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生猪业迈向适度规模。该阶段特征是:法国生猪养殖行业基本停止增长,养殖主体寻求理性发展,单个猪场年能繁母猪保有量在150至200头适度规模上。法国2021年能繁母猪保有量、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01.6万头、2216万头,与2008年相比减少15.3%和8.41%。合作社制度兴起与完善、育种效率和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不断提升是法国生猪业规模化的三大核心驱动因素。合作社制度兴起与完善为规模化提供了支撑。20世纪60年代,法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合作社制度逐渐兴起。合作社是由养殖主体创建并由其管理的公司,不但免费为成员提供生猪生产技术咨询服务和稳定的饲料、兽药等原料价格,同时还以低息贷款形式提供新建猪场及扩产所需的资金。对养殖者来说,合作社有利于推动生猪业规范化和现代化,促进了生猪业垂直整合和规模经济;缓解了养殖场扩产中面临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及管理低效等问题。育种效率持续提升是规模化增长的源泉。法国非常重视种猪育种。法国生猪育种,首先从附加值最高的育种环节开始,建立在纯种选育基础上的金字塔育种模式,确保种猪繁育和优良基因延续;其次,采用联合育种,种猪群足够大。为加快基因改良,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将全国育种猪场测定数据中心化,保障了生猪生产性能、母系种猪选育和公猪资源共享;最后,核心育种场硬件设施先进科学,具有严格生物安全标准和无病原体感染的兽医监管制度,核心种猪群健康程度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不断提升是规模养殖的前提。较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降低了集中饲养引起的疫病风险。高密度养殖意味着高感染风险,加之法国在地理位置上邻接西班牙,感染非洲猪瘟风险高。法国生猪养殖业从育种环节到养殖过程,建设标准高,在疫病防控、现代化等方面全球领先。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法国非洲猪瘟没有复发。对于中国生猪业而言,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育种效率、加强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和鼓励生猪生产组织化,推动生猪业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种养结合是当前粪污末端处理的主要形式,然而受周边可用耕地数量不足的约束,生猪规模化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因此,应当改变当前重视粪污处理过程,轻视源头治理的环保思路。在积极推进生猪业规模化和种养结合的同时,还应依据生猪养殖场(户)配套耕地的粪污承载能力,引导养殖场(户)有序扩张,鼓励单体养殖场(户)发展适度规模,从源头上提升粪污治理能力,降低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生猪育种效率。加快完善我国生猪业育繁推体系,建立育种群、扩繁群和商品群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金字塔”繁育体系。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加大对育种工作突出、种猪性能优秀育种企业的认证或认可。鼓励育种企业加强研发和技术投入,扭转“重生产、轻育种”的局面,形成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并进的育种研发模式。基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加强地方生猪品种遗传资源挖掘和利用,重视培育我国特色新品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定期完善生猪业疫病防控法律、法规、条例,并将疫病报告及管理制度化、常规化;加强生物安全防控从业人员培养,鼓励更多相关专业年轻人到基层从事官方兽医工作;加快设立可检测、有技术、有人员的基层实验室,使得类似非洲猪瘟等疫病可以得到快速检测。建立外来突发动物疫病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形成政府管理、第三方监测、社会监督的生猪业疫病防控体系。从育种、饲料、养殖设备、猪场管理等全产业链视角提升生物安全防控保障力度。鼓励“公司+家庭农场户”的生猪业组织化模式。“公司+家庭农场户”模式符合纵向产业链的组织特征,能够解决农户生猪生产面临的如何养、怎么卖以及资金从哪来等问题。首先,公司通过标准化养殖流程及技术指导,可以提高养殖场(户)生产效率;其次,双方签订代养合同后,公司提供给家庭农场(户)仔猪、饲料、疫苗等生产资料,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最后,公司收购育肥生猪,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养殖场(户)获取代养费用,解决了育肥猪销售问题。
2022-06-21 15:33:32
越通社和越南人民报的报道,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6月3日在河内举行仪式,对外公布非洲猪瘟疫苗研究生产成果。越南正式成为全球首个商业生产和签发非洲猪瘟疫苗上市许可的国家。这款非瘟疫苗将给越南、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养猪业带来什么变化?笔者认为,从中国养猪人的角度,有以下几大问题需要解答。第一,这是一款什么非瘟疫苗?在此次发布会上,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黎明欢表示,该疫苗是越南和美国兽医部门的成就。事实上,越南中央动物药业股份公司早在2020年就已经开始和美国农业部合作在越南开展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测试。这次上市的疫苗就是源于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处梅岛实验室所开发的ASFV-G-△I177L原型疫苗。根据此前报道,它也是与中国目前研究的非瘟疫苗类似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第二,这款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可靠?任何一种疫苗的研发中,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天平上必须同时兼顾的两端。国产非瘟疫苗在前期研发顺利的情况下,始终停留在大规模临床试验阶段,也和这种安全性担忧有很大关系。目前关于越南非瘟疫苗的相关实验数据还无法看到,只能根据美国和越南两国农业部门都审批认可其安全性,来作为一个参考的依据。第三,越南疫苗会进入中国吗?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养猪人来说,隐含着两重意思,合法和非法的进入。首先,对于中国来说,在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的进口批准,中国政府一向是非常谨慎的。养猪业此前就有多个国外上市的疫苗迟迟不能获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先例。而非瘟疫苗就更为特殊,事实上中国目前在政策层面究竟要不要用非瘟疫苗都没有定论,这涉及到走净化根除还是稳定不爆发两种路线的选择。有人认为,越南疫苗不可能早于国产疫苗获批进入中国。而合法之外,灰色地带也是存在的。当年的越南走私猪到走私的疫苗兽药等屡见不鲜。因此,中国政府很有必要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重新强化对非法非瘟疫苗的打击力度。第四,国产疫苗会加快上市吗?竞争总是会加快进步的。抛开政策层面的争议,相信国产疫苗的各家研发单位都会加紧研发力度。目前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发的非瘟弱毒疫苗已经开展多轮临床试验,按照计划或将于2022年9月完成临床试验。如果临床实验数据理想,相信将加快对疫苗商业化上市的推进。第五,中国养猪业真的需要非瘟疫苗吗?这堪称是一个最终极的问题。即便越南非瘟疫苗接下来在实践中证明了它有不错的效果。中国养猪业真的就要大规模使用非瘟疫苗了吗?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中国部分的中小养殖户会是疫苗的支持者,而部分大集团则可能思路完全相反。而疫苗一旦全面接种,就很难回头了。究竟用不用非瘟疫苗,不仅取决于疫苗本身的效果,也取决于中国养猪业未来选择什么道路。
2022-06-21 15: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