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2022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22年5月30日下午在成都举行。出席全会的有省委委员90人,候补省委委员16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会议。王晓晖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全会选举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批准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名单如下:一、省委常务委员会委员王晓晖、黄强、罗文、廖建宇、施小琳(女)、于立军、李云泽、田晓蔚、曹立军、陈炜、赵俊民、靳磊、郑莉(女)二、省委书记、副书记书记:王晓晖副书记:黄强、罗文三、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廖建宇副书记:张冬云、熊焱、赵正文、凯旋常务委员会委员:廖建宇、张冬云、熊焱、赵正文、凯旋、邓波、荣凌(女)、肖克强、黄春江、余民、陈静(女)全会指出,事业总是在接续奋斗中发展的。从现在起,治蜀兴川的“接力棒”历史地交到了十二届省委手上。这根“接力棒”,交接在奋进“十四五”、迈步新征程的关键节点,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千钧重托,凝聚了全省510万党员和9100万巴蜀儿女的信任期盼。接好这一棒、跑出好成绩,是新一届省委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五个作表率”要求,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一张蓝图绘到底、乘势而进再出发,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谱写新的时代篇章。全会指出,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切实筑牢政治忠诚,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四川工作。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确保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扎扎实实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全会指出,要专注发展、担当实干,矢志不渝推动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永葆“闯”的精神,拿出“创”的劲头,发扬“干”的作风,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事不避难、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对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立说立行、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接着一步走,脚踏实地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绩、见到新气象。全会指出,要坚守初心、勤政为民,努力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从人民立场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省人民。特别要把关注目光和更多精力投向困难群众、投向农村基层,投向省内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会指出,要团结协作、携手并进,凝聚形成推动治蜀兴川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省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省委常委班子成员要自觉做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共同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职能职责,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职尽责,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共同的事业而不懈奋斗。全会强调,要廉洁从政、永葆本色,着力构建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带头接受各方监督,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严教育管理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全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5-31 15:18:10
国家应重视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制度,提高防疫员待遇!近几年席卷全国多地的非洲猪瘟疫情,对国内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导致部分地区生猪滞销,一些养殖户遭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而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出现上涨,消费者要为吃猪肉多花钱。因此,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山东省政府为了夯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基础,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改革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制度,提出了比较详细、完备的指导意见。村级动物防疫员制度之所以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因为村级动物防疫员身处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是与各种养殖动物、养殖户以及动物疾病、疫情距离最近的人,这对他们的觉悟意识、工作能力、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直接影响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成败以及养殖户的利益。从长远来看,还和整个动物养殖行业的良性和健康发展以及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制度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以山东省为例,其实在十几年前,已经组建了动物防疫员队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其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畜牧业发展,村级动物防疫员肩负的职责更加繁重。这使得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存在的制度不完备、布局不合理、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果不尽快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将严重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的落实。这次山东省出台的村级防疫员管理制度指导意见,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亮点,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其对村级防疫员的工作职责范围进行了明确,避免防疫员出现人浮于事、敷衍塞责等问题,有利于加强对防疫员队伍的考核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之所以存在队伍不稳定、工作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和他们的工资机制、福利待遇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此次的指导意见提到,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按照“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方式管理,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险,所需资金除省级以上财政下拨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外,差额部分由市、县级财政共同承担。“后勤保障”做好了,村级动物防疫员才能一心一意、没有后顾之忧地开展工作。同时,不断完善奖惩进退制度,有效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力和才干。待遇甚至不如低保户都说付出与收获应该是成正比的,按理来说,又辛苦又有生命危险的工作,相应的待遇也应该很高,然而动物防疫员却并非如此。关于动物防疫员的待遇,各个地区高低有差异,但普遍极低。高先生说,他最初完全自收自支,靠自己解决,后来做到了年薪2400元,现在这个地区的年薪也提到了13500元,但他当年因故已无奈的放弃了这份工作。张先生则表示,他现在一年只能领取1000元的补贴。很显然,这点待遇在当今社会,维持生活无疑是极为困难的。四川省隆昌市一名动物防疫员就说,今年非洲猪瘟,防疫员二十四小时忙碌,虽然为人民服务是好事,但这几年每一个部门的工资都上涨,而动物防疫员每月仅补贴了300元,一个月连一个人生活费都不够,养家是根本无能为力。一名不愿透露信息的动物防疫员也说,他所在县的防疫员从2016年以前每月30元到现在每月200元,但每名防疫员分管2到3个行政村,工作半径如此之大,待遇却如此低。县里的低保户每月不干活还能领到600元,防疫员从事的是如革命般的工作,心系千家万户,领的待遇是80年代的待遇,竟连低保户都不如,着实有点可悲。除此之外,没有养老保障也是当前备受埋怨之处。安徽省店前镇防疫员王先生说,他1998年从事兽医工作,由当地乡镇站聘用至今,一直坚守在防疫第一线,为当地畜牧业发展做了不少贡献,把人民养殖利益放在首位,一干就是二十年。他非常热爱这份职业,可是该县的防疫员的补助一年才3000多元,没有退休金,更不谈什么上保险,养老问题也无从解决。他们的愿望:改善体制,提高待遇基层的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在农村非常重要,他们直接与养户接触,对动物疫情的尽早发现和处置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然而目前这个群体的处境却十分尴尬,通常为政府部门聘用,难有编制不说,受聘用的待遇又低。有人就说,他们在防疫检疫一线工作,也是正规院校兽医专业毕业,却因为年龄大了,无法有正式编制,只能干临时工,拿低工资。二十几年前好不容易考到了大学,由于兽医部门当时又不招人,而现在却只招二三十几岁的年轻人,让他们这些一直坚守一线的人确实很难堪。为了保障基本的生活,他们也都有其他事业,例如有些人自身有养殖场,以及经营兽药店等,或者说动物防疫员大多都是从这些行业中来的,加上待遇低的原因,导致动物防疫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良莠不齐、积极性差、效率低。当然,也有部分省份已出台了相关政策,采取补缴养老保险、发放工龄补助、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一次性经济补偿、对在岗人员完善手续落实待遇等办法解决村级防疫员待遇问题。但要完全解决或许还有待时日。动物防疫员是基层兽医工作者,代表着兽医的荣誉和形象,而基层兽医的水平也很大程度反映国家兽医的水平。时至今日,这个群体的心声就是迫切希望畜牧主管部门,尽量、尽快、尽早改变防疫员体制,解决工资待遇问题,并妥善安置以后他们的养老保障,使他们安心工作,老有所靠,没有后顾之忧,得以为动物防疫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2022-05-31 10:57:53
南充市积极主动开展人畜共患病流调监测消除人畜感染隐患今年,南充市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狠抓流调、监测、排查、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地落实,采取“四个一”措施强化布病、结核病防控,有力维护了全市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一是出台一个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市牛羊“两病”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2022—4号),对年度牛羊“两病”调查监测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作战图。二是开展一次流调。采取“走访询问+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掌握调运、免疫监测、生物安全等情况,摸清全市牛羊“两病”防控现状和流行趋势。目前,全市问卷调查养殖场297个。三是集中一次检测。以规模养殖场、屠宰场、流产牛羊为重点,市县联动采集样品4258份,及时进行了检测,“早、快、严、小”消除疫情隐患。四是定期一次消毒。结合“三大行动”,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消毒范围与频次,强化牛羊调运制度宣传贯彻,严格疫情报告与无害化处置,提高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截止4月底,全市共调用消毒药93.56吨,累计消毒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布病、结核等人畜共患病监测和防控督导,确保全市人畜共患病“力争不发生、发病不成灾”。(南充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05-23 11:20:44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一起来看,农业技术人员评职称要满足哪些条件——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二、热爱“三农”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作风端正。三、身心健康,具备从事农业技术相关工作的身体条件。四、按照要求参加继续教育。五、农业技术人员申报各层级职称,除必须达到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条件:一、农业技术人员1.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2.具有完成技术辅助性工作的实际能力。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具备大学专科、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毕业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二、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师、助理兽医师)1.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2.具有独立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能够处理本专业范围内一般性技术难题。3.能够向群众传授本专业技术知识,进行一般性技术指导或技术咨询服务工作。4.具有指导农业技术员的能力。5.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本系列员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或具备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毕业学历,取得本系列员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4年。三、农艺师(畜牧师、兽医师)1.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范围内较复杂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结合农业农村生产情况,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3.参与农业农村科研或推广项目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重大灾害处置、重要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行业发展规划编制、政策法规制(修)订、技术标准和规程制(修)订、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技术咨询报告撰写、技术培训教材编写等;或能够结合农业农村生产实际制定技术工作规划、计划,并参与推广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作出成绩。4.具有指导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师、助理兽医师)的能力。5.具备博士学位;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本系列助理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本系列助理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4年;或具备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毕业学历,取得助理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四、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1.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2.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解决农业农村生产中的复杂问题或重大技术问题。3.取得相应中级职称后,业绩、成果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主持、承担研制开发或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2)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3)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的农业农村重大工程、计划、项目等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或在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重大灾害处置、重要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或作为主要编写者,参与编写的农业农村重大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规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咨询报告、技术培训教材等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4)发表的本领域研究成果,受到同行专家认可。4.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指导中级职称技术人员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5.具备博士学位,取得本系列中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本系列中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五、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1.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科研水平、学术造诣高或科学实践能力强,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具有引领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或关键技术突破,或在相关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推动了本专业发展。2.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主持解决农业农村生产中的复杂问题或重大技术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取得相应副高级职称后,业绩、成果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主持研制开发或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等,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大规模应用;(2)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3)主持的农业农村重大工程、计划、项目等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或在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重大灾害处置、重要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性技术支撑作用,或主持编写的农业农村重大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规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咨询报告、技术培训教材等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4)发表的本领域研究成果,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较高学术价值。4.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能够指导相应副高级职称人员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5.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取得本系列副高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六、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1.长期在县乡及以下农业农村一线和各类涉农企业从事技术推广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2.具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本领域前沿发展动态,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或重大技术问题。3.取得农业系列副高级职称后,业绩、成果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主持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等得到大规模应用,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2)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3)指导实施的农业农村技术推广重大工程、计划、项目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或在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重大灾害处置、重要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性技术支撑作用,或主持编写的技术推广规划、技术标准和规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咨询报告、技术培训教材等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4)能够为农民生产生活、农村社会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重大灾害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发展繁荣、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4.在指导、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能够指导相应副高级职称人员的工作。5.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取得本系列副高级职称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相关工作满5年。不具备上述规定的学历、年限等要求,业绩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可由2名以上同行专家推荐破格申报,具体办法由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另行制定。山东省兽医协会山东省兽医协会2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2022-04-29 15:52:28
农业农村部制定畜间布病五年防控行动方案,全方位防控布病风险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当前我国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为强化畜间布病防控,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编制背景及成因,有哪些内容及如何落实?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人病兽防 关口前移“布病作为我国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病,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养殖安全生产具有很大威胁。做好畜间布病防控能有效降低疫病流行率和传播风险,大大减小相关人群患病风险,对整体疫病防控也有积极作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方案》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3个部分。对于畜间布病防控,《方案》指出要坚持四大基本原则,首先是源头防控,突出重点。要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统筹抓好牛、羊、猪、鹿、骆驼和犬等易感动物的布病防控,对于种牛、种羊、奶牛、奶山羊和肉羊等重点畜种要严格做好布病防控,切实降低流行率,有效防范传播风险。二是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要坚持一地一策,根据各地布病流行形势,以县为基本单位连片推进布病防控,免疫区以实施持续免疫为主,非免疫区以实施持续监测剔除为主,有效落实各项基础性、综合性防控措施。三是技术创新,强化支撑。要坚持科技引领,推动畜间布病快速鉴别诊断技术和防控模式创新应用,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统筹利用国家兽医实验室、疫控机构、科研教学单位、龙头企业等技术力量,不断提高布病防控技术支撑水平。四是健全机制,持续推进。要坚持夯实基础,不断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压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注重布病防控与各项支持政策相衔接,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到2026年,全国畜间布病总体流行率有效降低,牛羊群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个体阳性率控制在0.4%以下,群体阳性率控制在7%以下。”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方案》还对免疫效果、布病净化、宣传培训和能力建设等4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指标要求,确保布病强制免疫工作有效开展,布病净化和无疫小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普及率达90%以上。全方位防控布病风险据介绍,未来5年我国将通过实施监测排查、强制免疫、消毒灭源、净化无疫、检疫监督、调运监管、疫情处置、宣传培训和效果评估9项重点任务来全方位防控布病风险。监测排查是疫病防控的关键,《方案》指出要建立日常排查制度,加强布病日常监测,扩大覆盖面,对可疑畜群及时开展排查、隔离、采样、检测和报告等工作,及早发现并剔除阳性个体,力求第一时间控制布病传播风险。布病疫苗能有效预防布病发生,各省要制定完善布病强制免疫计划,指导地方和养殖场户扎实开展布病强制免疫,同时要及时开展免疫评价,确保免疫密度和效果,有效提升群体抵抗力,切实打牢布病防控基础。养殖过程中,要加强消毒灭源工作,相关部门应定期集中组织开展牛羊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关键场所和环节“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有效消灭传染源。加大对牛羊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人员的隔离消毒指导,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对于净化无疫场区建设,《方案》提出以种畜场、奶畜场和规模牛羊场为重点,全面开展布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建设,鼓励开展连片净化和无疫小区建设,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全面提升养殖环节布病防控能力和区域布病综合防控水平。若出现布病疫情,要严格按照要求处置疫情,对发病和监测阳性动物进行扑杀,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阳性率较高的场群,应及时剔除阳性动物、开展免疫或整群淘汰。据该负责人介绍,在检疫监督方面将充分利用“牧运通”等信息化载体和手段,深入推行智慧检疫,实现检疫监督全链条信息闭环管理。同时将进一步规范检疫出证,有序推进牛羊集中或定点屠宰,强化检疫监管和检疫检验。调运监管方面,将全面实施畜禽运输车辆和人员备案制度,加强活畜跨区域调运监管,防止畜间布病跨区域传播,除规定情况外,跨省调运活畜时,禁止布病易感动物从高风险区域(免疫区)向低风险区域(非免疫区)调运。同时推进地方行业监管和农业综合执法衔接,加大对违法违规调运行为的打击力度。“人类感染布病很大原因是接触了患病动物或被污染的畜产品,因此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的防护意识。”该负责人说。对于宣传培训方面,农业农村部门将会同卫生健康、林草等有关部门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布病防治政策和措施宣传,科普布病防治知识。对消费群体,倡导养成健康消费习惯,不食用未加热成熟的牛羊肉,不饮用未消毒杀菌的生奶。对养殖、屠宰、防疫检疫等重点人群,开展集中宣传培训,强化防范意识,指导做好消毒、隔离等防护措施,确保操作规范,防护到位。同时,该负责人还指出,各省要定期对辖区内布病防控效果进行评估,定期开展畜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本地区布病疫情发生规律、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并及时对疫情进行预警。多措施保障人畜健康“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关乎民生的大计,因此,对于布病等人畜共患病,我们必须跑在前面,在畜禽养殖阶段便将其遏制,以此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该负责人介绍。关于保障措施,《方案》提出,各地成立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的畜间布病防控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分解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强化经费保障,各地要将畜间布病防控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安排和使用中央财政动物防疫补助经费,重点保障强制免疫、监测净化、消毒灭源、宣传培训、评估指导等工作需要。要结合实际,统筹用好强制免疫补助、强制扑杀补助等重点支持政策,将布病防控与畜牧业发展支持政策结合。加强技术支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国家参考实验室等专业单位实验室要做好布病疫情监测、强制免疫指导、防控技术推广服务、防控效果评估以及布病快速鉴别诊断技术、试剂和疫苗等研发。各地要组建布病防控技术专家团队和布病防控应急专业队伍,加强技术人员培养,提高防治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与卫生健康、林草、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协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交流,强化疫情会商、信息沟通、措施联动。(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2022-04-29 14:49:54
壮硕的体魄、斑斓的皮毛,一只体形硕大的东北虎正在漫步。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通过切实加强严格保护,野生东北虎数量已由2017年的27只增至50只,并呈现种群扩散趋势,重现“虎啸山林”的景象。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前,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从“中华水塔”三江源到竹林幽幽的熊猫乐园,从东北原始森林的虎豹天堂到碧水丹霞的武夷山,第一批国家公园里,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茏、鸟兽灵动,正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类别,其中国家公园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设立国家公园,以大尺度保护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有助于更好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国家公园属于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建设国家公园,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保护起来,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此前,一些地方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九龙治水”等现实问题。建立国家公园,整合各个类型的保护区,有助于打破地域、部门等限制,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问题,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比如,原来各类自然保护地只占东北虎豹栖息地的39%,建立国家公园后,保护了90%以上的栖息地,使东北虎豹的定居、繁殖和扩散通道得到系统保护;又如,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原来69个自然保护地连为一体,使13个相对独立的大熊猫局域种群连成一片,明显改善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也要看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不只着眼于保护虎豹。东北虎喜栖红松阔叶混交林,喜好捕食马鹿、狍等有蹄类动物,全面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才能为东北虎豹创造宜居家园。近年来,从禁止采伐、维持天然林自然状态,到保障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再到在公路穿行区域增设通道、帮助动物迁徙,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多措并举,让各类野生动物种群稳步增长。这也说明,国家公园首要功能在于生态保护,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才能为包括“旗舰物种”在内的所有生物提供自然屏障。不久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启动野生动物造成损害补偿保险签约仪式,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力争减少动物对园区群众人身财产的损害。不断探索完善国家公园相关制度,因地制宜开展保护、管理、保障等工作,就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写下更多生动注脚。来源人民日报(寇江泽 )图片提供:自然影像中国
2022-04-14 18:28:43
核心阅读: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今年是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30周年。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水清岸绿,鱼儿畅游,鸥鹭翔集,全国已指定64处国际重要湿地,认定29处国家重要湿地,建立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多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超过50%。中国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一只天鹅在水上飞翔。 (周广学 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儿在这里安然栖居  “东经118.98781、北纬37.75219,有53只灰雁……”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岛河监测点,生态观测员吴立新正用望远镜观测并记录。  “快看,‘鸟浪’!”一旁的保护区管委会高级工程师朱书玉边说边指向天空,只见密密麻麻的鸟儿时而高速俯冲,时而悠然盘旋。“这两个‘鸟浪’,每个至少有几千只鸟儿,前两天我还遇见上万只的‘鸟浪’咧。”吴立新说。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位于大陆、海洋、河流的交错带,随着黄河入海水沙通量降低,局部区域海岸受侵蚀,湿地生态非常脆弱。“我们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倡导自然引导、人类助力,呵护整个生态系统。”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明德说。  芦苇倒映在湛蓝的水面上,鸟鸣啾啾,水天一色。绿头鸭、斑嘴鸥、罗纹鸭,有的成群在水面休憩,有的扑棱着翅膀紧贴水面疾飞……“那是繁殖岛,面积大约两平方公里。不管水位涨落,岛都淹不着,适合涉禽、游禽繁殖。”朱书玉说,像这样的繁殖岛,保护区已建了100多个。  在吴立新看来,建好繁殖岛相当于重建一条生物链,“大自然的事儿,就要按自然规律办。”  “水禽是标志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反映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朱书玉说,保护区多措并举保护水禽,目前,保护区鸟类由1992年成立时的187种增加到371种,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  水是湿地保护修复的核心要素。保护区相继实施黄河生态调水、刁口河丰水期调水等,近3年生态补水量达3.6亿立方米。  保护区还探索多种生态治理模式。例如,采用“刈割+淹水”“刈割+翻耕”等,治理外来有害生物互花米草,为我国沿海地区潮间带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经验。据监测,近几年保护区内盐地碱蓬、柽柳和芦苇等主要植被群落面积逐年增加,生态效益显著。  守护大美湿地,离不开法治力量。“目前,133项行政执法权已下放到保护区,设立了巡回法庭和检察工作站,执法司法实现一体化,提高了生态执法威慑力。”保护区综合执法负责人赵德存说。  曾经的“退海之地”,如今已是鸟类安然栖息之地。湿地深处,丹顶鹤飞舞盘旋,疣鼻天鹅甜蜜相依,凸显生态之美。  “疣鼻天鹅的故乡是欧洲和北非,2002年,我第一次在保护区发现它们,目前已有300多只在保护区‘定居’。”朱书玉相信,随着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鸟儿来这里安家落户。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麋鹿群。 (姚毅 摄)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生态越来越好  清晨,阳光穿透云雾,洒在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注滋口镇,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查队队员登上快艇,朝着湖心出发。  调查队队员们要去探查麋鹿种群的分布变化和生存状态。朝南行驶大约50分钟后,到达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湖汊纵横,洲滩广阔,芦苇浩荡。快艇靠岸后,5名调查队队员踏上洲滩,继续向西步行。  “洞庭湖涨水为湖,落水为洲。湖洲上没有道路,也没有交通工具,我们只能徒步前往监测点。”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大立说,调查队队员穿的都是适合在湿地行走的套鞋。  一路上,高大立时不时弯下腰来,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他惊喜地发现,苔草已萌芽,草芽尖尖,翠绿点点,这正是麋鹿最爱的美食。  12公里的路程,调查队队员跟着导航步行近3个小时,终于到达监测点。这是一处两层楼高的房子,站在楼顶,使用高倍望远镜,周边方圆几公里的情景一览无余。  通过望远镜,调查队队员很快便发现了麋鹿留下的脚印,并在西面约1.5公里的地方,看到一个有40多头麋鹿的鹿群。有的麋鹿在觅食,有的在休息,还有的在奔跑嬉戏。  “我们每个月都要开展一次麋鹿野外调查。”高大立边说边记下这块区域的经纬度,雌鹿、雄鹿、幼鹿的具体数量等信息。这次调查为期3天,共监测到4个鹿群、116头麋鹿。  “这些数据能为今后的麋鹿保护和湿地修复提供详实依据。”高大立说,保护区根据麋鹿习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建设生境岛、隐蔽地,确保麋鹿种群安居。  保护区承担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麋鹿救护与繁育、水鸟调查等科研项目,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强对雁类、小天鹅等鸟类及麋鹿的追踪研究。同时,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退耕还湿等多个科研项目,一些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保护区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宋玉成介绍,保护区监测收集东洞庭湖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数据及变化趋势,编制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并向社会发布。近年来,通过科学开展生态监测,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  候鸟欢歌,麋鹿奔跑,江豚欢跃……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不久前,湖南省林业局组织了2021年至2022年洞庭湖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数据显示,洞庭湖4个自然保护区记录水鸟29.8万只,较上年增长1万只。今年1月,在洞庭湖监测到的麋鹿数量达到230余头,洞庭湖江豚数量持续增加,达到120多头。深圳福田红树林美景与城市融为一体。 (张子博 摄)  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焕发新生机  一大早,宋昌华出发巡林。  宋昌华是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田站巡护队队长,他巡查的福田红树林位于自然保护区内,长约9公里、占地面积约368公顷。这里是深圳湾的一块原生森林湿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红树林中的栈道上,抬眼北望,不远处就是繁华的市中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保护区内的红树林郁郁葱葱。  “你看,红树林像不像海岸线上的‘绿色长城’!”宋昌华指着地图说。宋昌华与这片红树林结缘已有18年,几乎每天都会进林巡逻。作为守护红树林的“生态卫士”,他感到很自豪。  地处城市中心,这片原生湿地来之不易。保护区建于1984年,198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加快,红树林一度面临考验。”曾任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的王勇军回忆。1997年,国务院批复调整深圳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将原来规划穿过红树林的滨海大道北移260米,留住了红树林湿地。此后,保护区还修建了全国第一条保护鸟类的隔音墙。  福田红树林湿地包括基围、滩涂和红树林。基围为鸟类提供觅食和栖息地,滩涂上丰富的底栖动物是水鸟主要食物来源,保护区每年组织人工清除滩涂上的红树林幼苗,以保持足够面积的滩涂供鸟类觅食。从2010年开始,深圳市投入3亿元,用于修复红树林生态湿地、整治水环境等。  “那是以前村民养鱼的地方,现在是水鸟栖息地;这边原来是个球场,现在建成了生态公园……”宋昌华一边走一边介绍,“现在保护区里连乱扔垃圾的现象也基本没有了。”  95后熊章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保护区科研室工作。她说:“现在整个城市保护红树林的意识很强,湿地生态越来越好。”  去年6月,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实践典型案例。红树林湿地已成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每年为超过1000万人次提供游览和科教服务。  如今,福田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据统计,现有原生红树植物16种,其中本地自然生长的红树植物达7种;记录鸟类约200种,其中卷羽鹈鹕、白肩雕、黑脸琵鹭等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这里还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候鸟越冬地和“中转站”,每年有约10万只迁徙候鸟在这里越冬或经停,是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第二大越冬地。四川宜宾市南溪区湿地公园的油菜花迎春绽放。 (严易程 摄 人民视觉)  湿地保护,任重道远。湿地保护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国家林草局湿地司司长吴志民表示:“随着湿地保护法制定实施,我国湿地保护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越来越美丽的湿地,正润泽中国、惠及世界。来源人民日报记者:李红梅 侯琳良 王云娜 程远州(王俊杰参与采写)
2022-04-14 18:28:14
1月6日下午,农业农村厅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召开成立大会,对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农办主任,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秀彬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卿足平主持会议,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联合党委书记伍修强,省直机关工委组织部部长、省社会组织第一综合党委书记戴浩出席会议。厅社会组织、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单位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会议根据《省社会组织第一综合党委关于同意成立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社会组织联合党委的批复》,宣布伍修强担任联合党委书记,陈朝春、杨晓东担任联合党委副书记,杨仁斌、刘娟等8人担任联合党委委员。杨秀彬指出,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三农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各社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把党组织建设好,把党建工作抓好。杨秀彬强调,要坚持社会组织党建与监督管理一起抓,社会组织每年向农业农村厅述职,农业农村厅组织对社会组织的培训,加强日常监管,确保社会组织健康运行,规范发展。要推进社会组织业务与党建共同进步,通过党建引领,引导社会组织从推进“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高度,建立农民与市场的联结机制,优先小农户与大市场的中间环节,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切实发挥社会组织的组织作用和服务功能,在服务中实现社会价值。会上,伍修强就如何履职、联合党委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等作表态发言。四川西部新农村建设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许应船就如何开展社会组织党建作交流发言。
2022-01-07 1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