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畜禽养殖场综合减臭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商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统筹宜居宜业、绿色发展,制定国家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统一标准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与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坚持以用促治、利用优先的工作原则,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合力推动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全力配合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HJ 568-2010)、《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行业》(HJ 1029-20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畜禽养殖行业》(HJ 1252-2022)等标准,指导地方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定期组织举办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培训班、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技术培训班,加强生态环保基层人员培训,推动相关任务落地实施。农业农村部牵头发布《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5246-2010)、《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 36195-2018)、《农用沼液》(GB/T 40750-2021)、《畜禽粪便土地承载力测算方法》(NY/T 3877-2021)和《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等多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指导地方合理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科学施用畜禽粪肥,推动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下一步,我部将充分吸收您所提建议,继续配合生态环境部,共同推动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协助指导畜牧大县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提升地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能力。联合有关部门印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相关标准的有效衔接,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绿色发展。二、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减臭技术研发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配合生态环境部推动大气氨排放控制工作,鼓励各方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除臭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应用,通过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推动氨等臭气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新建规模化养殖场环境管理,做好氨排放监测监管等措施,积极构建长效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和《“十四五”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规划》,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立粪肥还田利用基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粪肥还田服务,带动县域内畜禽粪污基本还田,引导种植主体增施农用有机肥,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下一步,我部将继续配合生态环境部加强对畜禽养殖氨等臭气排放的治理,积极推荐科研机构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围绕氨等臭气减排技术与设备开展科技攻关。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以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抓手,加大对粪肥还田利用补助政策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广畜禽粪肥还田模式,加快有机肥推广应用步伐。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3年7月25日
2023-09-13 11:02:43
为加强兽药质量监管,保障安全用药,根据全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我部组织对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了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同时对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生产企业的相关兽药产品进行了跟踪检验。现将2023年第二季度监督抽检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总体情况兽用生物制品部级监督抽检85批,不合格0批;非生物制品类兽药产品省级监督抽检2722批,不合格36批(见附件1);非生物制品类兽药产品部级跟踪检验834批,不合格5批(见附件2);发现假兽药8批,不符合兽药追溯二维码监管要求的产品2批(见附件3)。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合格产品相关信息请登录“中国兽药信息网”的“国家兽药产品基础数据查询系统”查阅。二、不合格产品情况(一)非生物制品类兽药产品省级监督抽检不合格情况1.总体情况:本季度共对637家标称生产企业的2722批产品进行了检验,均未检出非法添加物。其中31家企业生产的36批产品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为1.3%。2.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项、含量测定等项目。36批不合格产品中,有27批产品1个项目检验不合格,8批产品2个项目检验不合格,1批产品3个项目检验不合格。3.抽检环节:生产环节、经营环节和使用环节的抽检数量分别占抽检总数的17.9%、73.8%、8.3%,不合格率分别为0、1.4%、3.5%。4.产品类别:化学药品类、抗生素类、中药类、其他类产品分别占抽检总数的34.4%、41.9%、21.9%、1.8%,不合格率分别为1.9%、0.6%、1.7%、2.0%。(二)非生物制品类兽药产品部级跟踪检验不合格情况1.总体情况:本季度共对192家兽药生产企业的834批产品进行了跟踪检验,其中有4家企业生产的5批产品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为0.6%。除河南鼎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酒石酸泰乐菌素可溶性粉检出非法添加物外,其余产品均未检出非法添加物。2.不合格项目:2批产品检查项不合格,3批产品含量测定项不合格。3.产品类别:化学药品类、抗生素类、中药类、其他类产品分别占抽检总数的51.7%、36.8%、11.0%、0.5%,不合格率分别为0.5%、1.0%、0、0。(三)假兽药及不符合兽药追溯二维码监管要求的产品情况共查出假兽药8批,不符合兽药追溯二维码监管要求的产品2批。三、重点监控企业情况根据《2023年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重点监控企业判定原则,因当期兽药质量通报产品被检出违法添加其他药物成分,将河南鼎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判定为重点监控企业。四、有关工作要求对抽检发现的假劣兽药,各地要按照《兽药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和《2023年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要求,及时组织做好对相关被抽样单位的查处工作;对假劣兽药产品要追踪溯源,并加大对标称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不合格产品为经营、使用环节抽检经生产企业确认的,生产企业所在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及时对生产企业立案查处。符合兽药严重违法行为从重处罚情形的,要依法吊销其兽药生产、经营许可证。案件查处完成后,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及时将相关执法办案情况报我部畜牧兽医局和法规司,并组织有关单位依法公开案件查处信息;对符合撤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条件的,要及时将撤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建议报我部畜牧兽医局。联系人及电话: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王子东  010-59193267附件:1.2023年第二季度省级监督抽检不合格非生物制品类兽药产品汇总表2.2023年第二季度部级跟踪检验不合格非生物制品类兽药产品汇总表3.假兽药及不符合兽药追溯二维码监管要求的产品情况汇总表       
2023-09-09 11:05:41
为全面提高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对兽用抗菌药的正确认识,不断提高兽用抗菌药使用的科学水平,深入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9月5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指导,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盐边县农业农村局协办的“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科技下乡活动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举行。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分管领导、饲料兽药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具体从事饲料、兽药(减抗行动)管理的工作人员,盐边县部分饲料兽药经营单位和养殖场(户),厅饲料兽药处、农业综合执法监督局、省兽药监察所、省饲料工作总站有关人员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围绕“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 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采取现场咨询、发出倡议、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与当地饲料兽药经营单位和养殖场(户)面对面交流答疑,切实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向全省饲料兽药经营单位和养殖场(户)发出“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倡议”,推进科学、规范、安全使用兽用抗菌药;现场赠送《兽药安全使用知识手册》《兽用抗菌药安全使用知识》《兽药真伪识别和安全识别手册》《兽用疫苗安全使用知识手册》等科普图书500余册,全面提升全行业兽用抗菌药使用的科学水平。下一步,四川将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产好药、卖好药、用好药、少用药”的目标,全面开展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督促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新版兽药GMP和GSP规范,促进养殖场(户)严格落实科学规范安全用药要求,确保兽用抗菌药使用量保持下降趋势,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出更大贡献。
2023-09-08 11:22:29
www.cvma.org.cn 2023-09-08为促进“同一健康”理念在人畜共患病防控领域应用,加强人医、兽医两部门各级联防联控工作,提高我国基层人畜共患病整体防控能力,我中心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于2023年8月30日-9月1日在山东青岛举办了“同一健康在重要人畜共患病防控领域的理念和相关技术培训班(第一期)”。培训班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京地坛医院、军事兽医研究所以及部分省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数十位专家进行授课,详细讲解了布病、炭疽、狂犬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在人畜间的流行形势、诊断与监测、防控策略与措施、疫情处置等方面内容。参训学员针对本地区“同一健康”良好实践经验与挑战进行了讨论与分享,现场观摩了青岛市莱西市“汪汪行动”乡村行系列活动,观看和学习了青岛市犬只狂犬病“城乡同步”免疫经验和成果,现场为青岛市7个区县和当地群众赠送狂犬病防控宣传科普材料,帮助和支持农民群众做好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来自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部分市县的32名业务骨干参加了此次培训。信息来源: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09-08 11:04:31
9月3日至5日,农业农村厅在盐边县委党校举办了全省饲料兽药监管暨减抗行动政策法规培训班。厅总畜牧师李春华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药政药械处一级调研员冯梁参加培训班并授课,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伍从银、盐边县人民政府县长蒋启君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培训班采取会议、培训和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会商去年以来全省饲料兽药监测和执法情况,对全省饲料兽药监管和减抗行动推进工作进行总结安排;围绕饲料兽药行业监管和减抗行动的最新政策、饲料兽药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的监督检查要点、“瘦肉精”监管的总体要求、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的具体安排和减抗行动的评价标准等内容进行全面培训;开展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和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科普宣传活动。李春华充分肯定了去年以来全省饲料兽药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饲料兽药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短板,对做好今年后四个月的饲料兽药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李春华强调,饲料兽药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品,是保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支撑,做好饲料兽药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省饲料兽药监管人员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当前饲料兽药行业的发展态势,深入开展促进行业发展的对策性调研和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利用好调查研究的成果,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努力开创饲料兽药行业发展新局面,为促进饲料兽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分管领导、饲料兽药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具体从事饲料、兽药(减抗行动)管理的工作人员,厅饲料兽药处、农业综合执法监督局、省兽药监察所、省饲料工作总站有关人员共计80余人参加培训。
2023-09-07 11:16: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为指导中小规模猪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我中心联合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组织编写了《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2023年8月7日       附件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中小规模猪场由于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管理方式不够科学、技术能力相对有限等问题,非洲猪瘟发生风险大。为指导中小规模猪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技术指南。一、升级设施设备中小规模猪场可综合考虑场区位置、场内布局、养殖成本和收益等因素,升级场内设施设备,提升养殖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病毒传入风险。(一)提升饲喂机械化水平。有条件的中小规模猪场可建小型料塔,并安装半自动化或自动化饲喂线。使用袋装料的场户,可建密闭的饲料静置库,库内加地仓和绞龙,舍内加接料管。(二)改善饮水条件。使用深井水或自来水,避免使用地表水和浅井水。可建储水池或者水塔,方便对水体消毒。有条件的可使用无水塔自动供水器。(三)优化通风装置。可结合实际条件,安装风机进行机械通风,一侧进风,另一侧排风。猪场降温可配合使用水帘。(四)增设隔断措施。猪场外宜修建实体围墙,场内不同功能区域可用围栏等隔断。(五)实行地面硬化。宜对场内道路进行硬化。猪场门口设硬化路面,便于对到场车辆消毒。二、强化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提升猪只健康水平、维护适宜的养殖环境是防止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养殖场,提高猪群抗病力的重要措施。(一)划分净区和污区。中小规模猪场应建立净区和污区观念,将生产区列为净区,其他区域,如无害化处理、粪便堆积、出猪等区域列为污区,可以将这些功能区相对集中,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以便实现生产管理由净区到污区的方向单向流动。生产区要将育肥猪舍放在产房和保育舍下风向,日常管理时,按照由产房、保育舍再向育肥舍的方向流动。如果要从污区到净区,应严格执行消毒措施。(二)严格人员出入管理。实行场区封闭管理,禁止外来人员,尤其是生猪贩运或承运人员、保险理赔人员、技术顾问、兽药饲料销售人员等进入养殖场。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前3天不得去其他养殖场、农贸市场、屠宰厂(场)、无害化处理厂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等场所。进入生产区进行洗澡换衣换鞋,可充分利用生活区淋浴室,满足三段式洗浴(一次更衣、淋浴、二次更衣)要求。进入生产区需做好鞋消毒。(三)物资入场静置或消毒。在猪场门口或者生活区内设置物资消毒静置间,对物资进行消毒液浸泡或者静置。有条件的猪场可配备烘干设备。冬季、雨季可根据养殖量储备一定数量的饲料、兽药(含疫苗)、易耗品等必要物资,减少物资进场频次。不采购和食用非本场猪肉及与猪肉相关的熟食、火腿、风干肉、水饺、方便面等猪肉产品。(四)限制外部车辆进场。避免运猪车、饲料运输车、病死猪收集车、粪污收集车、私人车辆等外来车辆进场。养殖场宜配备拉猪、拉料、运输粪污、运输病死猪的内部专用小型车辆。结束作业后,应及时对车辆及所经道路进行清洗消毒。(五)做好引种和出猪管理。自繁自养是中小养殖户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确需引种的应选择信誉好的集团猪场集中引进猪只。非全进全出的养殖场户,在生猪进场后,应饲养21天确定健康后,再混群饲养。隔离饲养期间,防止人员、工具、物品等在健康舍和隔离舍之间交叉。销售猪只时,禁止场外销售人员进入猪舍选猪。可在养殖场围墙边上选择适当位置(距大门一定距离)建立出猪台,出猪台连接外部车辆的一侧,应向下具有一定坡度,防止粪尿、雨水向场内方向回流。出猪台及附近区域、赶猪通道应硬化,便于冲洗、消毒。出猪台应安装挡鼠板,坡底部应设置排水沟等。出猪后,立即对出猪通道和出猪台的地面进行消毒。(六)确保猪只营养。要定期查看料槽、料斗,确保不缺料,保证猪只自由采食,仔猪料槽添加最大量不超过料槽容量的1/3,少喂勤添。不饲喂霉变饲料。每天定时清理料槽,避免饲料残留。在季节交替、温度骤变、高温高湿、环境变化等猪只容易应激时,可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抗菌肽等,提高猪群抵抗力。(七)给予充足干净的饮水。要定期检查储水桶水量是否充足,水管是否有损坏、漏水等现象,水嘴是否能正常使用,水压流速是否满足猪只需求。定期清洗储水桶、消毒饮水设备,消毒时要卸下饮水嘴、饮水器、接头等,进行充分清洗后浸泡消毒。(八)防止冷热应激。保持猪舍内适宜的温湿度和空气质量,减少猪只应激反应。进入猪舍时通过感受舍内氨气味,判断通风状况。自然通风猪舍,冬季开窗时要注意打开所有窗户,打开的大小以人站在舍内窗户前感受不到风速为标准,防止贼风、穿堂风。机械通风猪舍,采用排风扇定时抽风,抽风时段应保证对温度影响控制在2℃以内。气温低时,可加装红外线保温灯、保温板、暖风炉等,确保产房和保育舍温度。定期维护保养供电和保暖等设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九)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要每日清扫猪粪,防止粪便堆积。定期清扫猪舍,防止猪栏、围墙、水管和料槽等积存尘土。要采取驱蚊蝇措施,可定期喷洒杀虫剂,使用蚊香或在舍内悬挂捕蝇灯和粘蝇贴。及时清除场内积水,防止蚊蝇幼虫孳生。在实体围墙安装挡鼠板、场内定期投放鼠药,防止鼠害。三、提升技术能力要了解非洲猪瘟强弱毒株的传播特点,能够识别病毒传播的高风险点,科学实施消毒措施,切断疫病传播途径。(一)了解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特点当前,我国非洲猪瘟主要流行毒株为基因Ⅱ型强毒株,也存在自然变异弱毒株流行。要根据病毒特性、传播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1.临床症状。强毒株感染:感染猪表现高热,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发红至发绀,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等症状。强毒株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弱毒株感染:感染猪临床症状不典型,可出现采食量下降、体表发红、皮肤坏死、肺炎等症状,妊娠母猪表现群体性流产和死胎比例升高。弱毒株感染病死率低,但病猪隐性带毒并间歇性排毒,猪场精准清除困难。2.病毒传播特点。非洲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猪和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健康猪,也可通过唾液、泪液、鼻腔分泌物、尿液、粪便和生殖道分泌物中污染饲料、饮水、泔水、栏舍、车辆、器具、鞋靴、衣物等,间接感染健康猪。3.主要感染途径。健康猪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饮水和饲料感染,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污染的针头、使用污染的精液配种感染。健康猪吸入附着病毒的粉尘和气溶胶也可发生感染。(二)科学进行消毒灭源猪场可每周开展2~3次预防性消毒,消除病原污染。1.消毒剂选择。非洲猪瘟病毒对消毒剂敏感,含氯类、含溴类、过氧化物类、卤素类、碱类、醛类、醇类、胍类、季铵盐类等常用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应根据消毒对象、污染程度选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人员洗手可使用碘制剂、过硫酸氢钾、二氧化氯等;脚踏盆、消毒池可使用醛类、烧碱、复合酚等;车身消毒可使用戊二醛、复合酚、过硫酸氢钾、二氯异氰尿酸钠等;环境消毒可使用醛类、烧碱、复合酚等;空栏消毒可选择过氧化物、烧碱等;带猪消毒可选择碘制剂、过硫酸氢钾、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饮水消毒可选择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二氯异氰尿酸钠等;饮水管道消毒可使用二氧化氯、过氧化物、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生产用具可使用醛类、复合酚、烧碱等。猪场应定期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2.消毒方式。圈舍、地面、墙面常用喷洒、喷雾消毒,地面、墙面若无易燃物,可使用火焰消毒;室内空气常用喷雾消毒;器具、衣物等物品常用浸泡消毒,耐高温物品、金属围栏可使用火焰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器具、纺织品可煮沸消毒;密闭环境常用熏蒸消毒。3.消毒方法。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正确实施消毒操作。注意将墙壁、地面、器具等表面的污物彻底清除后再进行消毒。消毒顺序应按照从里到外,即由猪舍内到猪舍外、生活区再到场区外的顺序依次消毒,防止交叉污染。低温环境下,可适当加入氯化钠、甘油或其他防冻剂以防结冰。部分区域的消毒方法参考如下:环境消毒:场区道路可用2%烧碱、1:400复合酚、1:200浓戊二醛等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脚踏盆、消毒池:可用2%烧碱、1:400复合酚、1:400浓戊二醛等消毒。烧碱和复合酚类2~3天换1次,浓戊二醛1~2天换1次。猪舍消毒:猪舍走道、出猪台等可用2%烧碱、1:400复合酚、1:200浓戊二醛等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空栏消毒可用2%烧碱等。带猪消毒可用1:200过硫酸氢钾溶液。猪舍熏蒸可按说明书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烟熏剂。车辆消毒:空车可用1:200浓戊二醛、1:400复合酚等冲洗车辆。高风险时期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1:500稀释溶液冲洗。车辆内部可用臭氧熏蒸消毒。饮水消毒:可用二氧化氯消毒,作用1小时,二氧化氯浓度根据说明书添加;或每吨水添加5克二氯异氰尿酸钠,作用1小时。物资消毒:烘干消毒在60℃~70℃保持30分钟,消毒物品之间要留有空隙,避免堆叠,确保热空气流通。浸泡消毒可用1:500过硫酸氢钾溶液,15℃条件下浸泡1小时以上。物品表面擦拭可用1:200过硫酸氢钾溶液消毒。疫苗等有储存温度要求的兽药,拆掉外层纸质包装,使用消毒剂擦拭后置于冰箱储存。衣服、拖鞋等清洗干净后用沸水蒸煮10分钟以上;或1:500过硫酸氢钾浸泡1小时以上。人员洗手:可用1:200过硫酸氢钾溶液或1:10000二氧化氯溶液消毒。病死猪排泄物:可往病死猪及分泌物污染区域撒漂白粉作用2小时。四、做好其他疫病防控(一)做好疫苗免疫。对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疫病可采取疫苗免疫预防。猪场要购买质量可靠的疫苗制品,可在国家兽药基础数据查询平台APP,查询疫苗合法的批准信息。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进行免疫。免疫注射应一猪一针头,防止人为传播疫病。要严格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要求储存疫苗,保证免疫切实有效。免疫时尽可能采取联合免疫方式,减少免疫次数。(二)用好保健措施。对格拉瑟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副伤寒等常发细菌病,在特定阶段预防性用药,提高猪群健康水平。(三)日常勤巡查。做好日常巡视排查,注意猪群健康状况,发现发病猪只,立即进行隔离饲养,并对猪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消毒。对病死猪与产出的死胎、病猪排出的粪便、采食的饲料以及其他污物等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023-09-02 11:09:15
2020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多轮疫情,累计导致2亿多只家禽死亡或被扑杀。秋冬季节,候鸟迁徙频繁,疫情由境外传入我国的风险增加。同时,秋冬季节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禽群呼吸道疫病的高发期。各地要指导养殖场户落实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确保疫情平稳。一、夯实免疫屏障从监测情况看,当前我国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主要为H5N1亚型(2.3.4.4b分支)和H5N6亚型(2.3.4.4h分支),以H5N1亚型毒株为主,我国使用的H5+H7三价疫苗对于流行毒株可以提供完全保护,当前疫情风险点主要在于基础免疫落实不到位。各地要结合秋防工作,指导养殖场户做实疫苗免疫,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对于开展“先打后补”的,要加大抽检力度,确保免疫效果。对于春防不合格场点,候鸟迁徙路线地区以及发生过人感染病例地区要强化免疫接种和免疫效果评价,筑牢免疫屏障。二、加强风险监测候鸟迁徙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候鸟主要迁徙路线、迁徙停歇地、繁殖地、越冬地和集中分布区域的家禽重点进行临床巡查,加大抽样监测的覆盖面、比例和频次,及时发现和消除疫情隐患。要加强与当地林草部门的协作,了解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测情况,掌握候鸟异常发病和死亡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加强水禽监测,及时发现变异毒株,切断病毒从野鸟经水禽传播给家禽的传播链条。三、管控重点环节活禽市场是禽流感病毒污染的主要环节。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活禽市场管理,督促市场经营者严格落实“1110”制度(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要因地制宜制定辖区内活禽经营市场禽流感监测方案,对活禽经营市场出现的死亡禽只,要采样检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做出风险预警。要充分利用市场电子显示屏、广播、宣传栏、手册等形式,加大防控禽流感的宣传力度,增强市场工作人员、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科学防范意识。四、严格疫情报告处置一旦发现禽类有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科学规范处置,严防疫情扩散蔓延。要做好疫源追踪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追踪溯源,消除隐患。坚持疫情举报核查,收集疫情线索,识别风险,及时采取处置措施。信息来源: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09-02 11:07:01
分享到:   按照厅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要求和部署,8月28日下午,省动物疫控中心党总支召开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厅主题教育第十一指导组组长李春华总畜牧师一行到会指导。会前,总支委员认真研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论党的自我革命》等书籍,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深刻查找问题、剖析原因,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为开好本次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做了充分准备。会上,中心总支书记、主任阳爱国通报了中心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查摆问题及往期各类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并代表中心领导班子从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作对照检查发言,班子成员和总支委员逐一作对照检查发言,实事求是地谈问题找差距,讲党性不讲私情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指导组对本次组织生活会开展情况进行了点评,认为中心的组织生活会准备充分,班子及班子成员对照检查扎实,批评和自我批评中肯到位,达到了扯袖、红脸、出汗的目的。李春华要求,中心要以本次组织生活会为契机,持续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把调查研究及成果转化做实做细;抓好班子建设,带好队伍,用制度管人管事,立足长远,顾全大局,集思广益,推动动物防控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08-30 11:17:51
杨云彦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将人畜共患病防控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林草局、国家疾控局,现答复如下:近年来,我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加强与林草、疾控等部门沟通协作,将人畜共患病防控作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重要组成,共同研商防控政策,联合部署防控工作,深入推进源头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一、关于将人畜共患病防控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我部会同海关、林草、疾控等部门,修订印发了《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制定出台了《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和《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明确了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牛结核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要求,不断加强源头防控。联合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全国会议,部署推进布鲁氏菌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任务。定期通报疫情信息,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国内外疫情流行态势,研究完善防控政策措施。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强化形势会商和措施联动,不断推进人畜共患病一体防控。国家林草局加强野生动物疫情防控,发布实施了《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指导各地妥善应对异常情况。二、关于加快建立动物疫病预警预报系统目前,我国建立了由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组成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强化人畜共患病监测预警。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指导落实监测任务。综合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信息,应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全面研判疫情形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完善监测体系,制定细化辖区内的监测实施方案,逐级分解落实监测任务,按要求规范上报动物疫情和监测信息。国家林草局发布实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搭建了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年均上报野生动物异常信息10万余份。三、关于补齐人畜共患病监测能力短板我部积极推进实施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体系,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可开展病原学检测,绝大多数市级、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具备血清学、病原学检测能力。我部明确了禽流感、牛海绵状脑病、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包虫病、血吸虫病、狂犬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的国家参考实验室,以及部分人畜共患病的国家专业实验室,着力加强监测预警,开展疫苗、诊断试剂、检测技术等科研攻关,提供技术支撑。各级林草部门自2010年起,分步骤实施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点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年均采样监测3万份。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加强与林草、疾控等部门协作,进一步强化人畜共患病信息共享、防控会商和措施联动,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共同推进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农业农村部   2023年8月23日 
2023-08-29 1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