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科技

新形势下“兽医”需要再认识董瑾泽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兽医的工作范围逐步扩展,工作任务和内容日益增多,如今的兽医工作已经成为了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面对畜牧养殖业的深度发展以及动物疫病防治出现的新形势,我们对兽医工作需要多些思考,有必要对兽医进行重新认识。一、兽医职业“不简单”对于没接触过兽医这个职业的人来说,由于传统的偏见和认识的不足,人们对兽医的认识往往局限在“赤脚兽医”的概念上,很容易和脏、乱、差联系起来,是个被很多人瞧不上的职业。兽医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重视,殊不知,兽医是养殖业和医学之间的桥梁,落脚点是动物,但服务对象其实是人,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还要创造社会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曾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兽医的重要性要高于人医。”随着新发再发人畜共患病的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愈发严峻,兽医学的内涵已经得到延伸。中国兽医协会会长陈焕春院士也曾指出,随着进入新的时代,兽医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服务范围也会不断扩大,在保障养殖的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营养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虽然人们对兽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据相关调查显示,兽医的职业声望、社会地位依然处在中下水平,未来兽医人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二、兽医可以更受“追捧”兽医专业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发达国家,开设的院校相对都较少,不同的是,在国内很多人都不愿意选择兽医专业,即便最后读了这个专业也是出于无奈的“备用选项”,因为兽医专业相比于其它专业方向,要求的分数是比较低的,也一度被认为是“招生冷门”专业。而国外一些国家则不同,在英国,兽医专业是非常受欢迎的,收入丰厚,社会地位也很高。兽医专业在国内外的不同“境遇”还是源于兽医行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以及行业门槛和对兽医执业者要求上的差别。在我国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兽医必须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而执业兽医师资格证的报考条件是必须具有兽医相关专业的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凭才能报考。即便这样我们国家和一些欧洲国家相比,成为兽医的门槛依然比较低,在欧洲,高等兽医教育实行5年全日制,再经过1年在有资质的动物医院临床实习,才能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最后想成为专科兽医还要接受4年的培训。在兽医教育体系较为完善的美国,只有获得兽医博士学位才有资格参加全美执业兽医考试,才能申请执照开业。兽医越来越专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兽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动物疾病认识的加深,兽医的职业门槛和要求也需要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畜牧养殖业生产,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兽医的社会地位、薪酬待遇也才能获得提升。相信我国兽医行业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行列之时,也将有更多人愿意投身兽医事业。三、实践中探索“新技术 新理念”面对日趋复杂的动物疾病,我们的防治水平急需提升,兽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但现实中“考”出来的执业兽医们,虽然有处方资格,但很多人却没有养殖的相关经历,满腹的专业理论缺少实践精神。而稍有些经验的兽医,认为自己经常和养殖端打交道,便已对养殖一线“了如指掌”,殊不知在没有彻头彻尾养殖经历的情况下,我们依然缺少对疫病的全方位认识了解。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用旧的经验和教训去应对复杂多变的动物疫病形势。技术是知识在实践中的验证和应用,所以我们的脑海里不能只装着病和药,不能过分依赖经验主义,要深入养殖,在实践中提高兽医技术水平。动物疫病防治理念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更新。在人医领域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用在兽医领域同样适用,相信经历丰富的资深兽医人士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兽医有其局限性,在有些动物疫病面前我们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能实现的是“有时去治愈”。我们要做到是”常常去帮助”,放在兽医中,那就是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推动健康养殖,我们会越来越意识到“防病”比“治病”更重要,需要越来越多的在生物安全、环境控制方面下功夫。关于“总是去安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做好动物福利,从兽医角度要多关注动物福利,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兽医理念来源于长期的实践,符合畜牧养殖发展的兽医新理念又将更好的保障畜禽健康。随着规模化畜牧养殖的发展,兽医工作者更需要在创新技术的同时更新观念,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兽医的作用。推动兽医事业发展是我国畜牧养殖业改革的重要一环,当前兽医行业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前景是光明的。我们需要加快兽医行业发展脚步,提升兽医行业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完善兽医教育体系,提高兽医综合服务水平,适应形势更新兽医观念。新形势下,兽医肩负的责任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当前的养殖环境赋予了兽医新的含义与责任,未来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 (来源:河北畜牧网)
2022-06-02 14:39:23
鹤是可能死于禽流感的物种之一。 图片来源:Heidi Levine/SIPA/Shutterstock本报讯 目前,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禽流感病毒——H5N1已经感染了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的数千万家禽。自去年10月以来,为遏制病毒传播,已有7700多万只家禽被扑杀。此外,还有野生鸟类等40万只非家禽死亡,这是上一波疫情(2016年至2017年)报告的数字的两倍。据《自然》报道,如今,科学家特别关注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空前传播,这是因为疫情对脆弱物种构成重大风险,并增加了病毒蔓延至人类的可能性。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病毒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在野生鸟类中传播,使得疫情难以控制。野生鸟类将病毒传播至世界各地,其迁徙模式决定了病毒下一次传播的时间和地点。大规模疫情可能出现在亚洲、欧洲地区,并蔓延到目前未受影响的地方,比如南美洲和澳大利亚。虽然人类会感染H5N1病毒,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自去年10月以来,仅报告了两例人类感染病例。但科学家担心,病毒在鸟类种群中的广泛传播,意味着其有更多机会外溢至人类。澳大利亚多尔蒂研究所的Ian Barr表示,突变可能使禽流感更易在人和其他物种中传播。“这些病毒就像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偶尔感染不是问题,真正令人担忧的是病毒功能逐渐增强。”H5N1病毒于1996年左右出现在亚洲的商品鹅中,并于本世纪初在整个欧洲和非洲的家禽中传播。2005年,该毒株先在东亚、后在欧洲导致野生鸟类大量死亡。2014年,一种被称为2.3.4.4的新高致病性H5病毒谱系出现,并开始主导世界各地的疫情。而且,其对某些野生鸟类的影响更大。研究人员试图了解为什么病毒对物种的影响不同。美国地质调查局阿拉斯加州科学中心野生动物遗传学家Andy Ramey说,他们特别关注该病毒对种群较少、栖息范围有限的脆弱鸟类物种以及特别敏感的物种的影响,如美洲鹤和帝雁。监测可以揭示野生鸟类死亡的真实规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Keith Hamilton表示,更好地监测受感染的野生鸟类,有助于提醒家禽养殖场注意未来疫情的风险。“由于野生鸟类种群规模巨大,追踪其疾病传播是一项资源密集型任务,也是一项挑战。”Hamilton建议在更容易感染病毒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研究人员强调,不应为缓解疫情而伤害野生鸟类。同时,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禽流感如何通过野生鸟类、家禽与人传播。此外,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和动物卫生组织之间的合作,对于发现、阻止病毒溢出事件也至关重要。(王方)《中国科学报》 (2022-05-30 第1版 要闻)
2022-06-02 10:07:35
随着国家对养殖业抗生素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很多抗生素已经禁用。特别是在无抗养殖发展的大趋势下,这两年兽药厂都加大了中药类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但是总的说是“叫好不叫座”,现在就市场反馈的情况及自己的看法谈一谈。一、中兽药是如何治病的中兽医和中兽药发展历史至今已有5000多年了,从有记载的文献看有2000多年了。中兽医是一门实践 的科学。中兽医的治疗方法是“辩证施治”。就是根据不同的症候进行施治。讲究“理、法、方、药”。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思路。也就是说用中兽药治病你要会辨证,同时还要懂中药,还要懂方剂,这样才能治病,但是这种人才很少。二、兽药西药为啥还受欢迎对于兽医用西药,主要有以下几点:1、用习惯了,这么多年都是用西药治病,对用中药也不习惯,更何况又不懂。2、西医讲的是对病诊治。尤其在禽类上,如大肠杆菌,就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抗生素就可以了。只要诊断对了,用药就可以了。3、市场多年西药复方存在多年,不可能一下就消失。在禽类产品,各厂家产品就分为抗病毒的、肠道的、呼吸道的、营养的等这几类。复方药效果可以,但不合法。4、厂家推广西药容易。基层兽医就听厂家技术员的照猫画虎,呼吸道就用呼吸道药,肠道的就要用肠道的药,挺简单,双方都省事。三、中兽药价格问题兽药毕竟是用于动物的,它要求有一定的性价比。如果价格太高,养殖户会考虑它是否有应用的价值。1、 中兽药如果完全按兽药典去制作,价格相当高,很难推广。比如:双黄连口服液配方是,金银花375g 、黄芩375g 、连翘750g。最后提取成1000ml液体。原料成本价格粗算近98元,加上其他费用,接近120元左右。价格就是成本价估计养殖户也不接受不了。2、 中兽药如果不按药典去制作,各公司的产品就会另辟捷径。最终达到合格,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做到有效,价格还是较高。四、配方问题其实和第三点有点类似。但是这里不谈成本与价格,只谈配方技术问题。1、 传统中兽医讲的是辨证施治,主要针对个体动物治疗。但是目前养殖业主要针对是群体治疗。群体治疗是辨证是关键,我们不仅要治疗病重的动物,又要治疗病情轻的动物,更要预防没有发病的动物不得病。所以辨证较困难。因为辨证的重点不好把握。2、 具体到每种疾病,它的发病形式也不一样。你比如说鸡腺胃炎,有有脾胃虚寒型,还有胃肠湿热型,所以他们的辩证就不一样,因此在配方上技术问题是配方不能涵盖这种疾病的所有形式,这也是中兽药重要的一个缺点。3、 最后就是说一个问题,如果完全去按照兽药典的方法去生产兽药产品,也往往效果不好,这是因为药典上的配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上的疾病的发展,养殖在发展疾病也在发展。4、从研发中兽药配方的人员来说,客观的说专家很多,教授很多,他们的理论知识很扎实,但是临床实践经验不一定很丰富。而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兽医理论不一定很扎实。所以,做兽药配方上的人才显得很少。五、推广难题从厂家推广中兽药上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和制作配方的困难差不多。即使一个兽药厂,他的中兽药配方很好,也能完全适应市场上的疾病要求。但是,他的推广需要人去推广应用。中兽药推广需要的人才,要懂辨证,懂“理、法、方、药”。真正懂的人才很少,特别是精通中医的。如果懂,那就去给人看病去了。其实兽医老王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中兽药发展是一个趋势,但是人才是关键。它不但关系到兽药的发展,更关系到动物用药和食品安全问题。 (来源:阳光畜牧网 ) 
2022-06-01 14:46:20
5月2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牧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制的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标记活疫苗产品在国内首发上市。该疫苗的应用,将有效降低布鲁氏杆菌病的传染率,助力我国羊产业健康发展,保证人类健康,实现人病兽防。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近年来我国人间布病报告病例居高不下,2021年达6.9万例,2022年前三个月继续保持高位,达1.5万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的病羊是我国人间病例最主要传染源。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羊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有效阻断畜间和人畜间传播,为控制流行、建立净化畜群创造条件。据哈尔滨兽医所所长步志高介绍,传统布病疫苗无法从技术上区别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严重干扰了流行病监测,妨碍净化群建立和无疫区建设,成为制约疫苗生产应用的关键瓶颈。该标记疫苗与实验室研制的诊断试剂盒配套使用,能够有效区分现地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彻底解决困扰布病监测、防疫的难点问题,将对我国羊布病的有效防控和净化发挥积极作用,为农业农村部《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供重要支撑。据悉,该标记疫苗的研发历时18年,科研人员从实验室到车间、养殖场,从黑龙江到内蒙、甘肃、青海、新疆,历经千辛万苦。疫苗研发过程始终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和中国农科院的大力支持。疫苗主创人员胡森研究员在现地开展免疫试验信息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022-06-01 10:51:17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与管理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蛋白MGF360-14L能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并探明了抑制作用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和感染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5.29)上。先天免疫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非洲猪瘟病毒编码多种免疫逃逸蛋白,这些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策略逃避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帮助非洲猪瘟病毒入侵机体。MGF360-14L是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蛋白,对干扰素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的新策略,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首先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明确了MGF360-14L能够抑制cGAS-STING介导的IFN-β的启动子活性,然后确定了MGF360-14L与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存在互作,并通过泛素化途径抑制IRF3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表明,MGF360-14L通过招募TRIM21蛋白促进IRF3的泛素化降解,从而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本研究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新策略的分子机制,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图 MGF360-14L抑制IRF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洋为文章第一作者,崔帅和鑫婷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郭晓宇、贾红和朱鸿飞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云南省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cimb.2021.818969
2022-02-25 11:24:30
2022年2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动物病毒分子生态学创新团队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PLoS Pathogens)》发表了题为“MicroRNA-200c-targeted Contactin 1 Facilitates the Replic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 by Accelerating the Degradation of MAV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宿主接触蛋白CNTN1在A型流感病毒介导的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中的新功能。A型流感病毒是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和季节性流感暴发的人畜共患病原病原,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养禽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曾导致四次流感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天然免疫系统是宿主抵抗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流感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一直是流感病毒领域的研究热点。本团队近些年致力于动物流感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在动物流感病毒感染与宿主天然免疫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并先后发表在PLoS Pathogens (2021)、Journal of Virology (2018, 2020)、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18, 2019)、Virology (2022)等主流期刊,为动物流感的防控提供多种新思路和潜在新靶点。接触蛋白CNTN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在神经系统发育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到一个与流感病毒复制相关的宿主蛋白CNTN1。研究发现CNTN1可以促进流感病毒复制。其机制为:CNTN1可通过招募去泛素化酶USP25,催化天然免疫重要接头分子MAVS的K63型去泛素化反应,降低MAVS的K63型泛素化水平,促进MAVS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进而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促进流感病毒复制。本研究揭示了CNTN1促进流感病毒复制的新功能,阐明了CNTN1抑制流感病毒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拓展了我们对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调控机制的认知。动物病毒分子生态学团队助理研究员徐帅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团队首席朱启运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500207,2021YFD180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2178,32172820,31961133013,31772716)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JBGS-20210102)等项目资助;同时该研究也得到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在平台和实验材料方面的大力支持。相关链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10299
2022-02-17 11:14:57
近日,兰州兽医研究所郑海学研究员领衔的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和蛋白互作调控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分别以 “MGF360-9L is a major virulence fa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by antagonizing the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Constru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network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MGF360-9L with host proteins”,及“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virus and host is inferred from the changes of gene expression in macrophages infected with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CN/GS/2018 strain”为题目,发表在《mBio》,《Viruses》和《Virology Journal》杂志。上述研究分析并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验证了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筛选并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编码的免疫抑制基因MGF360-9L,构建并分析了与MGF360-9L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调控网络,深入研究了MGF360-9L拮抗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MGF360-9L蛋白能够降解STAT1和STAT2,拮抗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I型干扰素的信号转导。缺失MGF360-9L的重组非洲猪瘟病毒株对猪致病力降低,表明MGF360-9L是非洲猪瘟病毒编码的主要毒力基因之一。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非洲猪瘟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非洲猪瘟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800100; 2021YFD1801300)、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20ZD7NA006)、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Y2019YJ07-01)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揭榜挂帅”项目(CAAS-ASTIP-JBGS-20210101)等资助。张克山研究员和硕士研究生杨博为《mBio》共同第一作者,郑海学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杨博为《Viruses》和《Virology Journal》的第一作者,郑海学研究员和张克山研究生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原文链接:《mBio》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076286/《Viruses》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578385/《Virology Journal》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412678/
2022-01-27 11:16:1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童光志研究员领导的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综合症创新团队在A型塞内病毒 (SVA)拮抗宿主自噬蛋白降解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发现SVA 2AB蛋白能够通过降解LC3和MARCHF8蛋白抑制宿主自噬和干扰素信号通路促进病毒增殖,相关研究结果以 “2AB protein of Senecavirus A antagonizes selective autophagy and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by production by degrading LC3 and MARCHF8”为题发表于《Autophagy》(IF: 16.016) 杂志上。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细胞内主要依赖于溶酶体的一种降解途径,将机体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包裹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将内容物降解;自噬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也具有抑制病原体的功能,这一功能常与天然免疫密切相关,最终拮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A型塞内病毒 (SVA)是一种新兴感染猪的病毒,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暴发,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病毒。已有研究报道称SVA感染可诱导自噬。然而,SVA诱导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对自噬的影响尚不清楚。本团队发现在SVA感染早期宿主细胞激活自噬,通过自噬降解病毒3C蛋白以抑制SVA复制。然而,在病毒感染后期,SVA通过自身编码的2AB蛋白抑制自噬蛋白降解拮抗宿主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SVA 2AB蛋白泛素化LC3蛋白,并促进LC3蛋白降解,从而抑制自噬过程。此外,研究表明MARCHF8是IFN-I 信号转导的正调节因子。在病毒感染过程中,SVA 2AB蛋白靶向并降解MARCHF8 和MAVS形成的复合体,抑制IFN-I信号通路。该研究不仅系统阐明了SVA抑制自噬和IFN-I信号通路促进病毒增殖的分子机制,同时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和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图:A型塞内病毒2AB蛋白拮抗宿主自噬蛋白降解机制示意图       本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完成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孙大格、孔宁副研究员、塔里木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董苏洁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童光志研究员和单同领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原文链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548627.2021.2015740
2022-01-05 11:19:2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力研究员领衔的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调控抗病毒microRNA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ronavirus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antagonizes the antiviral effect of the microRNA miR-27b via the IRE1 pathway”为题,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该研究发现TGEV通过定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肌醇依赖内质网至细胞核信号激酶1(IRE1)途径抑制抗冠状病毒microRNA的表达,从而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   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18-36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通过与靶标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靶标mRNA分子的降解或翻译抑制,在动植物中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尽管研究人员对miRNAs的功能已有一定程度的探索,但这些分子在冠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冠状病毒感染后调控miRNAs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发现miRNAs中的miR-27b-3p能够发挥广谱抗肠道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PoRV))的作用,并找到其靶标mRNA-猪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6(SOCS6)。   图1 TGEV拮抗miR-27b抗病毒作用的机制   TGEV是一种引起仔猪腹泻的肠道冠状病毒,在哺乳仔猪中引起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据薛美副研究员介绍,他们发现TGEV感染的细胞和仔猪肠道中miR-27b-3p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图1A)。进一步探索其机制,发现TGEV感染后大量病毒蛋白在内质网上合成、修饰和折叠,诱导细胞产生了内质网应激,其中定位于内质网膜上的IRE1编码一种有效的转录因子X盒结合蛋白1(Xbp1s)。Xbp1s抑制miR-27b-3p的转录并最终减少miR-27b-3p的产生(图1B和1C)。   TGEV对miR-27b-3p的抑制表达,使其靶标SOCS6大量表达,从而负反馈调节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抗病毒信号传导从而病毒可以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图1)。本研究首次发现冠状病毒TGEV通过IRE1途径抑制具有广谱抗肠道病毒功能的miR-27b-3p的表达,从而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并对宿主造成严重损伤。   该研究得到了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LBH-Z1820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2198)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黑龙江省领军人才团队项目等项目资助。 
2022-01-04 11: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