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简介
    • 协会章程
    • 协会领导
    • 协会党建
    • 协会会刊
  • 资讯中心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行业新闻
    • 协会新闻
    • 重要转载
  • 技术专栏
  • 兽医科技
    • 科技前沿
    • 资料中心
  • 团体标准
    • 现行标准
    • 团标申报
  • 会员风采
    • 杰出兽医
    • 企业会员
    • 个人风采
    • 岗位推荐
  • 分支机构
    • 专家工作委员会
    • 动物防疫无害化处理分会
    • 宠物诊疗分会
    • 中兽医分会
  • 联系我们
    • 入会须知
    • 联系方式
logo
  • 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简介
    • 协会章程
    • 协会领导
    • 协会党建
    • 协会会刊
  • 资讯中心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行业新闻
    • 协会新闻
    • 重要转载
  • 技术专栏
  • 兽医科技
    • 科技前沿
    • 资料中心
  • 团体标准
    • 现行标准
    • 团标申报
  • 会员风采
    • 杰出兽医
    • 企业会员
    • 个人风采
    • 岗位推荐
  • 分支机构
    • 专家工作委员会
    • 动物防疫无害化处理分会
    • 宠物诊疗分会
    • 中兽医分会
  • 联系我们
    • 入会须知
    • 联系方式

会员登录

  • 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简介
    • 协会章程
    • 协会领导
    • 协会党建
    • 协会会刊
  • 资讯中心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行业新闻
    • 协会新闻
  • 兽医科技
    • 技术专栏
    • 科技前沿
    • 资料中心
  • 团体标准
    • 现行标准
    • 团标申报
  • 会员风采
    • 企业会员
    • 个人风采
    • 杰出兽医
  • 分支机构
    • 专家工作委员会
    • 宠物诊疗分会
    • 中兽医分会
  • 联系我们
    • 入会须知
    • 意见征集
    • 联系方式

兽医科技

首页 技术专栏 猪
首页 技术专栏 猪
  • 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多个表位组成的候选纳米颗粒疫苗引起了强烈的免疫反应

    河南农业大学张改平团队: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多个表位组成的候选纳米颗粒疫苗引起了强烈的免疫反应 2024年10月29日 16:51 广西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张改平研究员团队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andidate nanoparticle vaccine comprised of multiple epitopes of 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elicits a robust immun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中开发了一种靶向树突状细胞 (DCs) 的自组装纳米非洲猪瘟病毒疫苗候选物 (NanoFVax)。该疫苗通过 SpyTag/SpyCatcher 蛋白连接系统,将自组装的 24 聚体铁蛋白与高度免疫原性 ASFV 抗原 (p72, CD2v, pB602L 和 p30) 的主要 B 细胞和 T 细胞表位以及与趋化因子受体 XCL1 (一种 DC 靶向分子) 进行共价偶联。与单体蛋白相比,纳米粒疫苗可以诱导更强的 T 细胞反应,并且对 ASFV 的高水平抗体反应可以持续超过 231 天。因此,NanoFVax 是一种新型且有前景的 ASFV 疫苗候选物。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原体,对家猪和野猪的致死率几乎为100%。非洲猪瘟被列为必须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 WOAH)报告的法定呈报疾病。目前除了生物安全防控外,尚无疫苗或其他治疗策略。自2018年ASFV进入中国以来,养猪业受到了严重影响,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ASFV疫苗,以中和当前的ASFV病毒,并有可能预防未来的突变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anoFvax纳米颗粒疫苗的构建与纯化本研究使用了SpyTag/SpyCatcher系统,将铁蛋白基纳米粒子共价连接。研究中,ASFV多表位铁蛋白纳米粒子被用作抗原递送平台。利用AlphaFold预测NanoFvax的3D结构,SDS-PAGE分析显示,SC-Ferritin和ST-XME融合蛋白成功连接,形成分子量约100 kDa的NanoFvax。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和动态光散射 (DLS) 分析表明,NanoFvax具有球形结构,且纳米粒子尺寸均匀,分散良好,Z均径为86.10 nm。2、NanoFvax纳米颗粒疫苗引发强大而持久的体液免疫反应为了评估纳米颗粒和单体疫苗的免疫反应,研究使用NanoFVax或单体疫苗(每只小鼠10μg)对小鼠进行免疫。ELISA结果显示,纳米颗粒疫苗在14天后诱导了最高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其他组,并在133天后保持高水平,直到231天才略有下降。IgG亚型分析表明,NanoFVax引发了较强的Th1和Th2免疫反应,表现为IgG1/IgG2a比率高于1。结果显示,NanoFVax比单体疫苗诱导了更强、更持久的免疫反应,有潜力作为非洲猪瘟病毒的预防疫苗。  3、NanoFvax纳米颗粒疫苗增强T细胞免疫反应T细胞免疫在抗击ASFV感染中起关键作用。免疫后第14天,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小鼠脾脏中的CD3+T细胞增殖及其分化为CD4+和CD8+T细胞。结果显示,NanoFVax激活的CD3+CD4+T细胞显著增加,同时诱导的CD8+T细胞也高于单体抗原和PBS组。此外,NanoFVax更倾向于诱导辅助性T细胞免疫,CD4+T细胞多于CD8+T细胞。ELISpot分析显示,NanoFVax处理的PBMCs分泌的IFN-γ和IL-4显著高于单体组。总体结果表明,NanoFVax可诱导强效的ASF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2951-023-02210-9来源:生命科学前沿
    11-14

    2024

  • 替米考星在猪场的应用

    替米考星(Tilmicosin, TMS),作为动物专用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多用于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本文就替米考星在养猪生产使用中常见疑惑做简要解答,以供参考。一、替米考星原料药种类替米考星原料药有替米考星碱和磷酸替米考星两种。替米考星碱是由泰乐菌素在酸中水解,得到其水解产物去碳霉糖泰乐菌素,后者与二甲基哌啶反应,得到的产物经磷酸缓冲溶液冲洗,用NaOH溶液调pH至10后浓缩,即得替米考星碱。磷酸替米考星是替米考星碱加上磷酸和水反应后形成的。磷酸替米考星吸收进入机体后脱去磷酸基团,转化为替米考星。两者之间有共同点也有区别(见下图)。替米考星碱和磷酸替米考星特点二、替米考星需要先进工艺改善的几点三、替米考星对猪只的三大作用林昭男等在2016年对中国某猪场的研究发现,使用替米考星可明显减少猪体内PRRS载量。该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断奶仔猪400ppm替米考星预混剂21天,分别于4、6、8、10和12周龄采集血样,检测PRRSV载量。在6、8、10和12周龄时,替米考星处理组仔猪的PRRSV载量显著低于未处理仔猪(P Tilmicosin Reduces PRRSV Loads in Pigs in vivo(Lin et al., 2016)四、替米考星药理特点1、替米考星属于生长期抑菌剂,小剂量抑菌,大剂量使用时可呈现杀菌效果。2、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临床上一个疗程一般至少5-14天以上。3、高肺脏及肺泡巨噬细胞内浓度:于饲料中连续添加14天400ppm替米考星,血清与肺脏最高浓度分别为0.23ug/ml和2.59ug/ml,肺脏浓度为血清的10倍以上。(Thomson et al.,1994)替米考星于肺泡巨噬细胞内的浓度是细胞外的75倍。(Blais and Chamberland,1994)五、替米考星给药方式和使用剂量临床用于猪场的替米考星剂型一般有预混剂、可溶性粉、口服溶液。而注射液一般是不推荐在猪场使用的,因替米考星对猪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心脏,进入血管的替米考星会导致猪只心动过速和收缩力减弱等毒性效应。我国《兽药典》明确指出给猪肌肉注射10mg/kg的替米考星后会出现呼吸急促、呕吐和惊厥等不良反应,加大剂量至20mg/kg进行肌肉注射时,大多数猪出现死亡等现象。替米考星一般推荐用量为200-400ppm拌料(饮水减半),按体重给药剂量为8-16mg/kg体重。
    09-23

    2024

  • 某种猪场轮状病毒的防控

    一、猪场背景情况西南地区某种猪场,4800头母猪规模,4周批生产模式,分为两条生产线,每条线2400头基母存栏,2022年7月份投产使用。后备母猪入群前曾与商品猪混养一段时间,2022年3月份在离场3公里外的后备培育舍开始配种,5月份再转群至新投产场,7月份第一批开始产仔,产仔第一批即发生腹泻,采集肛拭子送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轮状病毒感染。二、使用含轮状病毒猪腹泻二联灭活苗补免,做好免疫计划考虑到原先免疫的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仅含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并不含轮状病毒,要求疫苗厂家加急发含轮状病毒的灭活苗重新免疫。种猪场腹泻二联灭活苗加免计划一场免疫情况产前4周产前7周产前11周产前15周分娩批次0825092210201117上一个计划免疫时间8月4日8月4日8月4日8月4日断奶后免疫8月20日二场免疫情况产前4周产前7周产前11周产前15周已进群后备批次08250922102011170106计划免疫时间-8月4日8月4日8月4日8月4日1)一线0825批次至1117批次在8月4日已完成腹泻二联灭活苗的普免,目前0825批次已完成两次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0922批次计划8月20日进行一针腹泻二联灭活苗的免疫,其他批次正常跟胎免疫即可。2)二线各批次在8月4日已完成腹泻二联灭活苗的普免(后备期间已完成PED活毒驯化),后期各批次正常跟胎免疫即可。三、产房洗消计划目前一线有6间未使用的空产房(已完成消毒和白化),4个已使用的产房,本次洗消主要针对上一个批次使用后的4个车间。新批次上产车间分别为5-10车间(空车间)和3车间(上一个批次使用过的车间)1)洗消前准备:断奶后先对各车间、休息室、药房进行原位消毒(车间内使用3%烧碱泼洒消毒,休息室、浴室、药房等先使用1:200卫可消毒,后进行烟熏消毒),人员洗卫可澡,换干净工作服重新进入生产区进行洗消工作。2)空车间消毒:上产前使用2%烧碱进行全方位消毒,并采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3)1-4车间具体洗消流程如下:四、新上产批次防控措施1)上产流程:相关人员提前将赶猪过道进行消毒,配怀人员将待产母猪洗净并用卫可消毒后方可赶至产房。2)先上产再断奶(10车间需要提前上产,安排专人住圈,不参与洗栏工作)3)新批次母猪上产后,人员隔离进猪舍,每间产房1人;员工不接产、不清粪、不寄养;员工只捡胎衣和死猪,每窝换手套;无必要情况不出车间(中午不出圈,安排人送饭),如需出车间要立即对随身物品消毒,洗澡换衣后再进入公共区域(换鞋、洗澡)。4)安排专人送饭、公共区域消毒、收各车间胎衣和死猪(住圈人员收完死胎和胎衣放置门口即可,负责收集的人员穿防护服、鞋套手套)。5)产房补铁、阉割、断尾等操作暂时调整至7日龄后统一安排执行;6)新批次母猪上产后,使用大华农益菌王和利高欣各8g/头,连续保健10天。7)产后一周若出现仔猪腹泻,及时上报。快速试纸条检测PED阴性后,每窝一副一次性手套给仔猪灌服杨树花口服液,一次2ml,若母猪出现腹泻,肌注恩诺沙星5mg/kg,连打3天。
    07-04

    2024

  • 当前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影响世界猪业的主要病原体。控制早期PRRSV感染是必要的,不同类型的PRRSV阳性样本可以反映PRRSV感染的时间点。本研究旨在调查我国2021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四季度PRRSV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利于今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控制。从21个省的100个集约化养猪场共收集了7518个样本(包括加工液、断奶血清和口服液),涵盖了中国所有5个猪生产地区,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到2022年第四季度结束。与样本类型无关,32.1%(2416/7518)的PRRSV PCR阳性,其中73.6%(1780/2416)为PRRSV野毒阳性,其余为PRRSV疫苗株阳性。根据感染时间,58.9%的哺乳仔猪(加工液)和30.8%的断奶仔猪(血清)在早期表现出感染PRRSV(约90%的农场)。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PRRSV野毒株种类繁多,以谱系1为优势毒株。我们的研究清楚地显示了PRRSV在中国的流行率、感染阶段和多样性。本研究为了解PRRSV的流行病学提供了有用的数据,有助于我国PRRSV的策略性和系统性的预防和控制。自2019年非洲猪瘟(ASF)爆发以来,尚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来全面绘制中国所有主要生猪产区的PRRSV流行和优势毒株。在这项研究中,从2021年第四季度到2022年第四季度,从21个省的100个集约化养猪场收集了总共7518个样本(加工液、断奶血清和口服液),涵盖了全国所有五个生猪生产地区。图3.五个生猪主产区中每个区域PRRSV野毒 PCR阳性农场批次样本的数量和百分比。总之,我们通过从国内5个生猪主产区和21个省获得的样本,调查了全国的PRRSV患病率。我们记录了PRRSV在中国的感染时间和多样性。这项研究的结果清楚地表明,PRRSV在农场层面的高流行率,高早期PRRSV感染率,它提供了PRRSV多样性的全面信息。这些发现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和见解,可以从流行病学角度提高我们对PRRS的认识,并有助于在中国预防和控制PRRSV。
    06-04

    2024

  • 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传统母猪繁育过程中,不同母猪的排卵、发情、配种、分娩等时间很难统一,这就导致要对不同母猪进行分别管理,增加了人员管理成本,并且不同批次生产的猪群,不能做到全进全出式管理,这给生猪养殖带来不利影响,如不易净化疾病,易引发平行感染,猪只整齐度差,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低等。当代规模化猪场实行全进全出批次式的生产管理模式,既可以避免不同批次仔猪混群,提升仔猪的均匀度,又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连续性发生,还有利于生产管理的有序进行,提高生猪产床栏舍的有效利用率。1、母猪批次化管理概述批次化生产模式最早源于工业,逐渐被猪、蛋鸡等家畜禽养殖业结合应用。母猪批次化管理中,首先把母猪分为不同小组,再运用生物学技术去控制每组母猪的发情周期,使之达到同期发情排卵,后续进行同期配种和分娩,可以在集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生产周期计划。根据批次间间隔可分为半周1批次、1周1批次、2周1批次、3周1批次、4周1批次等。不同的批次模式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猪场,如半周1批次适用于1 200以上经产母猪头数、1周1批次适用规模为450~1 200头、3周1批次适用规模为100~500头、4周1批次适用规模为150头。根据不同规模选择适合的批次模式并且制作出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各阶段猪群数量和栏位,现在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由此可见,批次生产是将传统的连续养殖模式进行流程化管理,使母猪从出生到生产每个环节都全进全出,让生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和规范。2、母猪批次化管理的优势2.1 生产管理方面母猪批次化管理使猪场的生产管理变得规范化、合理化,使母猪管理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可以充分利用猪场设施设备,合理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使大规模猪场的运转更加有效进行。同时,母猪分批次管理有利于猪场的环境控制,包括调节猪舍温度、湿度、通风以及环境的消毒工作。此外,可以对不同批次的母猪制定最适合的饲料配方,使每个配方中营养成分分别满足不同批次的母猪,达到营养利用效率最大化,降低饲料成本。在生产管理中,人为使母猪各项活动同步化,将母猪群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母猪群管理的简易化。2.2 疫病防控方面在批次管理过程中,可以监管各批次猪群的健康情况,减少药物使用,降低猪场成本。对猪场母猪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这样在每一批出栏都会全面消毒猪舍及设施设备,从源头上杀灭病原微生物。批次化管理中,同一批母猪可在同一时间接种疫苗,增强猪群对疾病的整体免疫,避免交叉感染,也可避免传统模式下的连续感染,猪群病死率下降。再加上批次化管理中每一批有固定工作人员,在一批次的生产活动完成前,工作人员是不允许随意流动或接触外界,可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猪场生物安全得到保障。2.3 生产效益方面传统养殖模式下,经产母猪在断奶初期发情率低下,导致母猪年产窝数低下,而批次化生产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能减少隐性发情和不发情情况,极大缩短母猪的胎次间隔,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传统饲养模式下易出现母猪产奶量不足的情况,如果仔猪数量超过母猪负荷,会使仔猪长势不均。批次化管理中,同批母猪同期分娩,奶妈猪多,便于仔猪寄养,统一保健可以减少弱仔数,仔猪的存活率和均匀度都得到有效提高,猪群得以均衡生产。3、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及应用3.1 母猪定时输精技术3.1.1同期发情技术母猪的发情周期进程随个体差异不同,要使之集中到预定时间内,可通过人为使用激素制剂来调节母猪发情周期进程。根据母猪不同生产状态的生理差异,所用方法有所不同。在经产母猪批次化管理中,通常采用仔猪同步断奶的方式使经产母猪发情同步。母猪在哺乳期间机体会分泌高浓度的促乳素,抑制哺乳母猪的发情,断奶使母猪体内促乳素分泌迅速降低,从而恢复发情周期。而对于后备母猪,在批次时间节点前,日粮中加入烯丙孕素,让母猪处于假孕的生理状态,抑制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每天在喂料前,将少量饲料加水混合,团成小球,将烯丙孕素注射入饲料团内饲喂给母猪,剂量均为20 mg/头,每天1次。连续饲喂18 d后停喂,在停喂后4~7 d发情同步率可达到93%。3.1.2卵泡发育同步化经同期发情处理后,依然存在母猪个体差异较大,卵泡发育不同步,排卵较为分散的问题。卵泡发育受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等激素的影响,在批次化生产中,可使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调控,如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且一般采用注射方式进行。针对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差异,注射的时间和剂量有所不同。要想达到母猪卵泡同步发育的效果,经产母猪在断奶后24 h注射PMSG 500~750 IU;后备母猪因自身激素水平较低,需要加大剂量,一般在在停喂烯丙孕素后40 h注射PMSG 900~1 000 IU。3.1.3 同期排卵技术卵泡的破裂排卵活动离不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调控作用,GnRH产生于下丘脑,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LH,并在排卵前达到峰值,称为LH峰,引起卵泡破裂排卵。在批次化生产中,使用人工合成的GnRH类似物(商品名为戈那瑞林)来达到母猪排卵同步化。经产母猪在注射PMSG后72 h注射戈那瑞林,后备母猪在注射PMSG后80 h注射,剂量均为100 ?g/头。3.1.4人工输精技术在批次化生产中,是无需对母猪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发情鉴定如“公猪试情”“压背试验”等,而是进行精准的定时输精,即在一个准确的时间点为其进行人工输精。对于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均在肌肉注射GnRH 24 h后进行第一次人工授精,肌肉注射GnRH 40 h后进行第二次人工授精。输精采用常规人工输精技术,精液量为80 mL/瓶。后备母猪初次输精的受胎率一般低于经产母猪,因此为保证精液的吸收效率,在为后备母猪输精时,可在每份精液中加入10 IU缩宫素,促进子宫和输卵管的收缩,提高受胎率。3.2 母猪同期分娩技术母猪平均妊娠周期为114 d,在批次化管理中要求在这前后3 d之内完成分娩,若在这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分娩,可使用激素促进母猪分娩。生产中常用氯前列醇钠(PGc),按照0.1 mg/头的剂量肌肉注射,可显著加快母猪的分娩进程。4、结语综上,母猪批次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猪场的生产管理效率,减少疫病的发生与传播概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管理成本,提高猪场经济效益。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定时输精技术和同期分娩技术两大类,包括同期发情、卵泡同步发育、同期排卵等关键技术。在批次化生产中应用时应考虑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生理差异做适当的调整,使母猪发情和排卵状态达到同步化,能有效提升母猪的配种率与分娩率。
    04-12

    2024

  • 浅谈中国种猪业变化趋势与未来

    中国种猪业,作为畜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确保国家肉食品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中国种猪业的当前状况进行细致分析,识别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今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全利常务副总裁,他将为我们带来一场主题为“浅谈中国种猪业变化趋势与未来”的精彩报告。高总裁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为我们全面展示中国种猪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1   中国种猪业当前现状分析1.1 养猪格局非瘟前基本的状况是规模场养母猪,卖种猪和商品仔猪,散养户以抓仔育肥为主,自繁自养为辅,分工明确,各自为战。而非瘟后集团公司与家庭农场自繁自养成为主体模式,抓仔育肥为辅,放养育肥及二次育肥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1.2 疫病防控非瘟前种猪场主要关注的是自己母猪的繁殖性能,非瘟发生的前两年由于缺乏母猪和仔猪更是如此。现如今种猪场首先关心的是非瘟和蓝耳等重大疾病的预防与管控能力,其次才是断奶成本与健仔数。1.3 转型内供非瘟前种猪场的外销能力是关键,非瘟后因为绝大多数猪场内供为主了,更加关注猪群的健康与其后代的商品价值。1.4 种公猪站非瘟前人们对种公猪与精液质量的关注程度是不够的,对于它的价值及影响绝大多数养猪人是比较模糊的。非瘟后公猪的重要性与价值被提升上来,种公猪站的建设与精液的推广风起云涌,如火如荼,蔚然成风。1.5 回交育种非瘟前规模化种猪场搞回交的比较罕见,非瘟后回交模式蔚然成风,因为它不仅仅能比较快地解决了损失后的母猪场的低成本快速补栏的问题,还能有效解决复产和保供难题。1.6 单场单品非瘟前绝大多数种猪场都是同时饲养多个品种的猪,客户要什么品种的猪都有,至少是使得销售的覆盖面扩大了。非瘟后,种猪场基本上都是单一品种的种猪提供者,集团企业会是不同猪场,提供不同品种的猪。1.7 规模猪场非瘟前种猪场的规模比较小,千头母猪场就是大规模了,非瘟后种猪场规模都变大了,低于千头都算不上大规模猪场了。1.8 猪只销售非瘟前销售的种猪与仔猪体重都比较大,好养是前提,非瘟后则是销售的体重越来越小了,同时也是多样化了,怀孕母猪,经产母猪随时有售,应有尽有。1.9 育肥户选择非瘟前养猪育肥户对品种与代次差异敏感度不高,更多的是关注体型和体重及猪场的影响力,非瘟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差别产生的影响,对品种和代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1.10 经营管理模式非瘟前一切以更多销售出去种猪及商品仔猪为中心,同时做好足够配套栏位防止销售不出去压栏,提供分散较长时间销售时间与空间。非瘟后则是以种猪场安全性与高效性为核心,采取两点式运营模式,尽量集中销售,全进全出。1.11 检测系统非瘟前种猪场基本上没有生物安全管控及化验室进行检测与监控,非瘟后几乎所有的种猪场都配有相应的疫病检测与防控系统。1.12 营养饲料非瘟前种猪场重视饲料成本与营养供给,但是没有深入到生产环节的具体管控,非瘟后种猪场越来越重视饲料与营养方案同生产管理的契合,越来越多的通过这方面的技术增效降本和更好地发挥品种的生产性能与遗传潜力。1.13 非瘟前种猪场对先进设备设施及智能化管理系统应用很少,非瘟后则是高度重视,不断地迭代更新升级。1.14 非瘟前基本没有楼房养猪,更谈不上高层楼房养猪,非瘟后楼房养猪成为时尚与先进代名词。1.15 非瘟前养猪业中大中专毕业生是主体,非瘟后硕士、博士纷纷加入,本科生随处皆是。1.16 非瘟前养猪业几乎没有融资渠道,非瘟后资本市场不断加持,搅动风云,呼风唤雨。1.17 非瘟前养种猪公司不少,真正从事育种公司很少,非瘟后专注于育种公司越来越多,专注与专业。1.18 非瘟前国家对保种投入大,对育种补贴和奖励少,非瘟后国家将种业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1.19 非瘟前我们引种不多,品种退化很快,非瘟后我们引种太多,令人眼花缭乱。1.20 非瘟前立志独创育种体系的极少,非瘟后多个企业站出来宣称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系。1.21 非瘟前中国的地方品种体系发展的日渐衰落、不温不火,非瘟后地方品种异军突起、声势渐大。1.22非瘟前育种的技术手段与投入有限,非瘟后先进技术应用发展迅速。2   中国种猪业存在问题浅析2.1 重大疫病频发与加重目前种猪业存在的致命性问题,这不但打乱了猪场正常经营管理与运营节奏,更是对生产成绩稳定性和遗传育种连续性造成巨大影响,使得种猪业的成本与风险及经营管理难度都大幅度提升,生存难度增大。2.2 回交母猪使用非瘟对绝大多数种猪场稳定连续经营带来巨大考验,母猪补栏能力与成本成为了其生存下来重要前提条件。回交母猪使用虽然较好地克服这方面压力,却对生产成绩及肉品品质影响较大而深远。2.3 企业队伍建设许多企业队伍建设跟不上步伐,再加上行业低迷,出现人员稳定性和专业性不足,导致大量新建猪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集团公司跨区域运营的中大型猪场更容易产生此类问题。由于这两年大量从国外引种,大量建设新的种猪场,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引发行业内卷越来越严重。2.5 政府与金融体系近些年多数农牧公司纷纷入局,疯狂扩张与抢位、占位,结果在潮水退去后,许多公司正在遭受反噬带来的惨痛损失。但行业总体迈上一个崭新台阶,希望政府与金融体系持续支持。2.6 终端市场要求由于育肥端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扩繁场和育肥场规模变大,模式多样化,相应要求种猪场与之匹配的标准也同时变化,种猪场对应服务客户群体在细化,服务专业性随之增强,企业自我定位越来越重要。2.7 育种管理由于育种领域是一个既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又需要雄厚的技术与经营管理能力做支撑的业务,一些企业似乎对此准备不足,恐怕难以为继。2.8 种猪健康管理由于部分企业对于种猪健康管理与关键性疫病净化工作理解不到位,在猪场选址到猪场设计和建设及设备设施的配备、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应用上,都没有达到水平,影响了后续运营管理和升级换代。2.9 经营管理模式许多种猪场经营管理模式还停留在非瘟发生前,导致产能不能够充分利用,一个猪场还同时存在母仔同区,种肥同场情况,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会导致疫病循环往复,无法切断根除。2.10 生产问题多有的种猪场还存在多品种同场,多批次混养的情况,使得内部生产管理问题多,销售难、同规模化猪场合作难的局面。2.11 问题猪场多一些规模过大、投资过大,对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疫病损伤力、污染的影响力,还有人员承受力等因素考虑不周之猪场,可能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并且有些问题难以系统性解决而举步维艰。2.12 地方品种发展中国地方品种【俗称土猪、民猪】会有一定市场占有率,但由于其成本高、规模化难度大、资源消耗多等因素影响,不可能会成为主流。因此,只是适合区域性中小规模地发展,且不可用情怀代替了理性。3  中国种猪业发展趋势分析3.1 行业进步与规模中国种猪业一定会随着行业的进步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地提高而日趋完善,并且必将伴随着单个公司与猪场规模的扩大与总体规模的不断缩减。3.2 育种技术策略中国种猪业一定会随着市场的成熟越来越不断细化和专业化,虽然总体的育种技术会越来越升级和趋同,但是不同公司的策略却会越来越不同,这种不同源自于他们所服务的目标客户的需求的差异化。3.3 多元化发展中国种猪业在目前一个特定时间段内,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争先恐后,各有千秋的繁荣局面,这是与新阶段养猪业处于特殊历史阶段密切相关—多元化发展,多模式运营,多层次竞争,多维度经营。中国种猪业竞争关注点会随着养猪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点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比如:从母猪的产仔数到仔猪的断奶合格数,再到每头母猪的供肉总量;从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到料肉比,再到增重成本;从屠宰率到瘦弱率,再到等级占比;从膘情到肉质肉色,再到风味口感。3.5 种公猪与精液供应种公猪与精液供应领域会越来越专业化和高端化,人们对公猪的认知与应用会越来越清晰、精准和成熟,来自于公猪的贡献一定会越来越显著和普遍。3.6 地方品种区域化中国地方品种猪的市场会越来越地方化和高端化,区域性的特点会增强,多元化的趋势会减弱。一些竞争力不够强的品种会被市场所淘汰。地方品种肉质的特性必须结合食品加工后所展现出来的特色食品,被区域性和特定阶层性人群广为接受,才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而不是巨大发展空间。3.7 育种方向某些关键性疫病的防控能力的特殊性优势,会成为育种进展的一大亮点,而阶段性和区域性地拥有许多市场,被许多养猪场所选择,必将成为众多育种公司的工作方向之一。3.8 竞争方向伴随着中国养猪业,尤其是种猪业严重过剩和内卷,消费市场变化趋势必然会从成本与成绩的竞争上升到品质与特色的竞争,育种的方向也会随之进化和改变。中等规模以下的公司会更加趋向于专、精、特方面去创新与差异化经营,由此会产生一部分与新型市场相匹配的产品和技术,为种猪业提供新的拓展空间。3.9 种猪企业定位中国养猪业中的育肥市场在很长时间之内,将是以多元化的结构及方式生存和发展的。这就造就了种猪业的供应种猪和商品仔猪的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因此,种猪企业的自我定位与其在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力,将决定其生死存亡及其发展壮大之路。3.10 优秀育种企业中国养猪业必将诞生几个非常优秀的育种企业和种猪公司,这是中国市场的存量和发展阶段决定的。他们虽然达不到国际一流水平,但是足以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规模与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外名列前茅。3.11 核心技术国际化中国在种猪业的生产水平的进步也将是非常迅速的,这也源于一些国内优势企业会与国际一流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这也是国外公司不得已的明智选择。核心技术国际化,种猪产品国内化供应是必然趋势。除了育种技术之外,其它养猪重要因素的重大进步,在新阶段也会极大提升种猪业的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每个国家与地区种猪业生存与发展,必然符合其养猪业状态,大多数会引领行业进步与发展,但是会受制于客观环境制约,尤其是商业环境的制约。当然政府对养猪业和育种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影响因素,不过中国养猪业总量虽大,可是决定其种猪业水平与状态的,还要回归到其赖以生存的育肥方式及消费者对猪肉产品选择标准与状态。市场需求与行业竞争水平及种猪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才是引领种猪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种猪业发展绝不能仅仅是依靠育种技术的进步,相关领域的发展会极大推波助澜,甚至在某一个时期起到主导作用。关键疫病防控能力一定会成为育种乃至种猪业亟待解决主要问题之一,并极有可能会取得重大突破。4   中国种猪业未来状况初探既然中国养猪业现阶段将会是由产业化一条龙集团、规模型专业公司、家庭农场、育肥放养公司、二育养殖户和散养户组成,那么与之配套的种猪业格局也就相应而出了。以内供为主,外销为辅的超大型集团的种猪企业,其将因其示范效应和真凭实据的影响力而占据比较高的市场份额。专业化专门化的种猪企业及集团,其将因为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和产品在某些类型市场的独特性优势,及其良好的服务与产品的稳定性供应,还有比较中立的市场地位,而在中小规模的养猪场拥有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可能会成为某些大型集团公司专职的供应商和有益的补充者。比较专注而专业的育肥仔猪的供应商,他们也会因为产品与规模的定位而区分出客户的类型,有的是专门服务于规模化的养猪场与公司的,有的是服务于中小型育肥户的,有的是服务于家庭农场的,有的是服务散养户的。自繁自养型养猪公司和家庭农场,既养种又育肥,基本上不对外销售种猪和仔猪,只卖肥猪。比较独立的饲养地方品种的,也许也会产业化运营,但是规模不会太大。致力于专门提供种猪的育种公司,他们将遇到技术与经营方面的巨大挑战,非常不容易和难得,需要国家支持与保护。一些专业的种公猪精液提供公司,他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与发展压力不小。通过高总裁的分享,我们期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种猪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03-27

    2024

  • 成果转化|猪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HN2017株,悬浮培养)成果转让信息

    猪塞内卡病毒病是由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引起的猪的传染性疫病,可引起不同品种、日龄猪的鼻、唇部、蹄部、腹部、背部等部位出现水泡、脓包、溃疡等症状,病死率可达30%~70%,发病猪群生产性能大幅下降,目前该病已在全国广泛发生和流行,其危害程度等呈现愈来愈严重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均无商品化疫苗可用。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陕西诺威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猪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HN2017株,悬浮培养)已进入复核检验阶段,2025年有望获得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该产品所用疫苗毒种分离自近年来田间发病猪,与当前及近年来国内外流行毒株全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培养工艺先进,采用无血清全悬浮培养工艺,大幅提高了病毒效价,病毒含量不低于1.0×109.0TCID50/mL,显著高于目前国内外所有报道;易于产业化生产,疫苗产业化生产新工艺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颠覆性创新技术;免疫原性好,免疫猪中和抗体效价不低于1∶128,主动免疫持续期不低于6个月,被动免疫持续期不低于1个月;安全性好且保护力强,可抵抗田间流行毒株攻击,效力试验免疫保护率80%以上。检验用毒毒种优良,攻毒后可引起不同品种、日龄猪出现典型SVA临床症状。监测期内还剩余1个成果转化名额,可获得该产品生产权及新兽药证书署名权。联系人:闫先生  电话:13803896541             陈先生  电话:17729071893
    03-14

    2024

  • 李晓波:以草代粮生态养猪 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作为饲料。有报道显示,饲料是粮食消费的最大主力,饲料用粮占比已近50%,是我们口粮消费的1.5倍,并且每年还在以7%的速度增加。由于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了压力。辽宁省人大代表、朝阳广硕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波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对生猪养殖情况做了调研,生猪养殖不仅给粮食安全带来压力,还有成本压力。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生猪养殖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过度依赖粮食作为饲料,使得饲料成本占据了养殖成本的一大部分。此外,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紧张和价格上涨,也使得生猪养殖的成本不断增加。这些成本压力不仅会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也会对整个生猪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李晓波认为,粮食是宝贵的资源,但在生猪养殖中,大量的粮食被用于制作饲料,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然而,由于生猪对饲料中的能量利用率较低,很大一部分营养被浪费掉了。这种浪费不仅对粮食资源造成了浪费,还可能增加环境污染问题。过度依赖粮食作为饲料,使得生猪的营养来源变得单一,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单一的粮食饲料无法提供生猪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这会影响生猪的生长和健康。过度依赖粮食来养殖生猪会限制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粮食资源的日益紧张和价格的上涨,生猪养殖业成本会增加,进而影响该产业的盈利能力。此外,如果没有有效的粮食管理和替代饲料的开发,生猪养殖业将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如粮食供应不足等问题。生猪是一种杂食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有限,利用柔嫩多汁、粗纤维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的紫花苜蓿、苏丹草、甜象草或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的田间野菜进行喂养更有利于生猪的生长。草料相对于粮食来说更经济实惠,以草代粮不但可以为生猪提供更多营养,降低养殖成本,还能促进猪的胃酸分泌,利于消化,增加猪的食欲,减少生猪应激反应和疾病的发生,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猪肉。牧草种植与生猪养殖相结合,可以使牲畜产生的粪便和污水返田,形成生态循环的立体种养模式,这样既环保,又促进养殖户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此李晓波提出以草代粮生态养猪的建议,应推广草料结合的养殖模式,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紫花苜蓿、黑麦草等草粉,减少生猪对粮食的依赖,并通过生态养殖,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鼓励多元化饲养,让养殖户在草料喂养的基础上,多利用玉米秸秆、豆粕等农作物副产品,以及一些野生植物作为猪饲料的一部分,降低养殖成本,促进经济增收。引导养殖户建立生态养殖系统,利用沼气池处理猪粪尿,用产生的沼液浇灌农作物,通过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猪的生存环境和猪肉品质,从而达到生态养殖。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让养殖户通过合理控制猪舍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养殖技术实现科学喂养,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降低养殖成本。通过资源集中利用和猪群统一管理,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牧草种植和生猪养殖基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环保和疫病防控。加强政策支持和科研合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以草代粮、生态养猪等可持续发展模式,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研发新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总之,以草代粮、生态养猪是一种可持续、环保的养殖方式,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又利于提高畜牧业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是一条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02-27

    2024

  • 猪伪狂犬病与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鉴别

    一、从流行病学上鉴别诊断  (一)猪伪狂犬病  引起猪神经症状的猪伪狂犬病一般是15日龄以内的仔猪,断奶仔猪也会有,但小的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猪发病率低些40%,死亡率20%左右。  伪狂犬病一般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  (二)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可见于各种年龄段的猪,其中仔猪和保育猪最为常见。仔猪在3-12周龄段容易暴发流行猪链球菌病,尤其在断奶及混群时易出现发病高峰。  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夏秋季节较为严重。  注意:30公斤以上的猪出现神经症状一般是这两种病中的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30公斤以上的猪一般不出现神经症状。  二、从临床症状上鉴别诊断  这两种病都会运动失调,角弓反张,划水运动。  (一)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神经紧张,眼发直。  猪伪狂犬病的猪有转圈。  猪伪狂犬病的猪划水运动时会一阵一阵的,有停顿。  猪伪狂犬病的猪侧卧时,将它翻身后立马又翻到原来一侧。  猪伪狂犬病的猪口吐白沫。  猪伪狂犬病的猪会有呕吐、拉稀。  猪伪狂犬病的猪发神经症状一般有个过程,比方突然腹泻不吃料,偶然呼吸道症状,出现皮肉发抖一抖一抖。  猪伪狂犬病的猪腹部有芝麻大小的小青点。  猪伪狂犬病的猪用磺胺药没有一点效果。  猪伪狂犬病的猪出现神经症状基本上熬不过24小时。  (二)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猪眼球不停向两侧转来转去。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猪不转圈。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猪划水运动一直不停,频率大,幅度大。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猪两侧都会划水状。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猪不吐白沫,但唾液分泌增多,死后流涎。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猪不会有呕吐、拉稀。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猪发神经症状是个突然的过程,之前喂料时没有,之后一下子就躺在那蹬腿。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猪一般没有什么皮肤颜色变化。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猪用磺胺药有一点效果。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猪抗生素有效,5天都死不了。  三、从病理变化上鉴别  (一)猪伪狂犬病  皮下有出血点。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弥漫性淤血点。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脾脏充血,边缘淤血。肺水肿,出血,充血,间质增宽。气管充满粘液。脑水肿,脑出血,脑膜充血,脑实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软脑膜充血,其下脑沟有出血性水肿液。扁桃体充血,有出血点,扁桃体化脓坏死性炎症。咽部溃疡,明显坏死。  (二)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  脑膜血管充血扩张,脑沟变浅,脑回变平,实质变软。其他解剖症状不明显。
    02-26

    2024

  • 猪场盈亏管理经验谈

    你的猪场的盈亏,并不是取决于你用了多么多么好的料,而是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衔接,有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各个环节就都会脱轨,“场”变“公司”是集约化猪场决胜未来的力量。很多饲料都是给你设计的,并不是给猪设计的,那都是按照你口袋里的钱设计的,并不是按照猪猪所需要的健康营养设计的;你的猪场的盈亏,并不是取决于你用了多么多么好的料,而是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衔接,有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各个环节就都会脱轨,“场”变“公司”是集约化猪场决胜未来的力量。  第一篇:  1.昨天成功的经验,也许就是今天失败的原因,变化每天都在发生(品种、疾病、环境、管理、营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超越,是您的养猪企业持续经营的保证。因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发现不了问题。  2.眼睛不要总是盯着市场,而应更多关注自己猪场,我们不能左右市场但我们能改变猪场(生产现状),通过有效管理,最大限度挖掘猪的生产潜能。行情差,能够少赔钱。  3.养猪最大风险是价格变化。价格变化的基数首先是社会的猪总存栏量,其次是市场猪肉销售量的变量,以及国家进出口生猪和猪肉的数量,如能掌握这些数据养猪行业可以免受或少受损失。  4.最好的“治疗”是把猪放在干燥、适温、卫生的环境下饲养;最好的“药物”是均衡精准且安全的日粮供应。“三好出好猪”:环境好、饲料好、猪体健康状况好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猪肉。走生态、福利、健康、高效养猪之路是未来的方向。  5.养猪≠喂猪。养猪是包括环境的控制、场房的建设、饲养管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综合因素所构成的一门科学.只有做到、做好这几点才能达到养猪赚钱的目的,哪怕是受到恶劣的市场行情冲击,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6.猪与人好比君臣关系,猪是君,人是臣。正所谓伴君如伴如伴虎,一旦你不够用心、细心、耐心地对待它时,它就会“判你的刑”,让你付出代价。  7.要把母猪当成老婆来养,把仔猪当成孩子来养,把种公猪当成自己来养。  第二篇:  1、最好的药物是营养平衡的饲料。  2、对机体有用的物质是营养,对机体没用的、有害的物质是毒药。  3、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是机体最好的医生。  4、思维决定高度,营养决定免疫,免疫决定成败。  第三篇:  1、有些猪群免疫太密集,每周1次、2次甚至3次,让猪还活吧?  2、不要听见病毒变异就恐慌,病毒变异是它的最基本特点。  3、养猪一定要进好品种,贵有贵的道理。  4、做好消毒工作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  5、不是养猪效益不好,也不是市场价格不好,而是我们对利润要求的过高了。  6、不要抱怨养猪多么难,也不要抱怨猪价多么低迷,有这个功夫何不去多学习学习,提高一下自己呢?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根本区别就在这,当你还在抱怨的时候,成功者已经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了……7、千万不要和我谈什么养猪经验,那玩意不是万能的,你那昨天的老经验对付今天的新状况好使吗?要是好使的话,你为什么会感觉猪越来越难养呢?  8、很多人抱怨猪价不好,挣不着钱,那就把现在当成养猪业的冬天,冬天都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9、母猪是需要分阶段饲养的,别老是自作聪明的拿着哺乳母猪料去饲喂怀孕母猪,各阶段需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  10、很多饲料都是给你设计的,并不是给猪设计的,那都是按照你口袋里的钱设计的,并不是按照猪猪所需要的健康营养设计的……11、获得经济效益是每个养猪者最终目的,但要想长期获取效益,就应该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观念,切实可行的为猪着想!  12、母猪在养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产窝数、窝产仔率、仔猪品质、产仔年数都是养殖利益中关键点。  13、乳猪的喂养既要照顾生长速度所需要营养有要防止营养过剩,如何合理调整饲料配方、管理方法都是值得细心关照的!  14、母猪是一个自繁自养猪场的根本,是重中之重,是你赖以生存的生产机器,你要是对母猪不好,那就说明你和钱有仇……15、一个猪场就是你的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就需要你细心的管理和科学的经营。你个猪场的盈亏,并不是取决于你用了多么多么好的料。而是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衔接,有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各个环节就都会脱轨,你的企业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养猪很简单,养猪又不简单!你所需要的就是一个猪场管理者和一个能够给你创造效益的真正的猪场管家。  第四篇:  1、由“防重于治”提升到“防养并重”,而真正的成功是“养重于防”,才能由“扬汤止沸”提升为“釜底抽薪”。  2、养猪是永不消失的行业,对精细的养猪业者来说,养猪业永远是艳阳天。  3、断奶决胜负,出生定乾坤。  4、采购饲料的惟一准则是:“你不喜欢吃就不要给猪吃,多花一分钱进好货”。  5、集约化猪场总成本的高低在品种及种猪管理上,决不在饲料上;生长猪长得快与慢在产房及保育上,决不在生长猪上。  6、“场”变“公司”是集约化猪场决胜未来的力量。  7、后备母猪是猪场生存的命根子。  8、谁把握住猪场的温度谁就把握了猪群。  9、细节决定成败!
    02-21

    2024

  • 一例猪蓝耳病的发病过程解析

    摘要:一个300头母猪场在发生蓝耳之后的经过,重点研究了本次案例的感染、传播以及解决。选择了连续3个批次的仔猪,每批9-11窝;在爆发后1.5、8、12个月后采样3批,采集仔猪2、4、6、9周龄仔猪。在疫情爆发后1.5个月,三分之一的母猪产下的仔猪受到感染,到9周龄时累计达到80%。但是在第二批采样仔猪只有10%感染。但是在第三批采样中,60%的窝数出现感染仔猪,累计达到78%。在第一批样品中发现了更多的毒株,有4个毒株在传播,其中3个能够追溯到垂直传播时间。虽然在第3批只发现了1个变异毒株,但与其他的毒株并不一致,这表明猪场毒株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抗体角度来看,2周龄时第2批要比其他两批更高,而所有批次的仔猪或母猪中均检测到低水平的中和抗体。  此外,第1批和第3批的一些母猪分娩了两胎阳性仔猪,并且这些仔猪在2周龄时缺乏中和抗体。这表明病毒在初期爆发时高度多样性,随后是有限传播阶段,最后会发生变异,逃避猪群免疫系统,导致猪场蓝耳的垂直传播的反弹。尤其是那些发生垂直传播但是没有临床症状的母猪可能会是猪场爆发的主要群体。  在整个案例的追溯过程中,大多数动物都会将感染传递给1-3头猪,但是也存在超级传播者。也有一只出生就存在病毒血症,但是也并没有发生传播的猪只。  结果—病毒在场内循环  第1批,总共为11窝,72头仔猪。出生时有4窝(约36.4%)检测到阳性(每窝平均1-5个阳性动物,CT值约30.8±4.0)。11窝中仅1窝仔猪的脐带检测结果疑似,但是在2周龄时也发现了被感染。在第一批的观察过程中,总共58只动物被感染,24只在9周龄前死亡,其中10例在2周龄前死亡。  第2批仔猪:病毒循环在第二批仔猪中表现较弱,74只动物只有8头表现出阳性,2只脐带检测阳性,另外在4周龄检测1只、6周龄检测2只、9周龄检测3只,这批的死亡率大概在21.6%。  第3批,出生时在6窝仔猪中检测出阳性,平均CT在35.6±1.0。在实验过程中,总共有55只动物感染,死亡率在18.6%。结果—传播链在第1批次中,51例能够追溯到传播链,其中28例水平传播案例中的24例是来源于9头猪的感染;在第3批中,所有的可追溯的感染都来源于8例阳性猪。综合来看,大多数排毒动物都感染了临近的1-3头猪,但是在第1批中502号感染到8头,第3批中777号感染到4头。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批中有4头猪在出生时就检测到病毒血症,并且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其中3头发生了感染,但是有1头并未发生传播。这头猪从出生到6周龄时都携带一种变异毒株,并且在9周龄时又携带了另一种变异毒株,这表明它被另一例感染猪携带的病毒感染。  结果—病毒复制动力学  为了评估传播差异是否与病毒变体的复制能力有关,对每个进化枝的一个分离株进行了复制动力学检查。不同的进化枝在细胞培养中通常表现出相似的复制适应性。进化枝2的分离物可能显示出更高的早期传染性,这可能表明对病毒受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结果—ELISA抗体  当使用ELISA对2周龄、9周龄的血清样本的蓝耳抗体进行评价,S/P值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2周龄仔猪而言,第一批的S/P值最高,第三批次之,第二批最低。在9周龄时,第1批和第3批的S/P值相近,但是第二批几乎都是阴性,这表明保育猪中的PRRSV传播受到限制。根据母猪胎次对第二批的2周龄仔猪的S/P值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于6胎龄母猪的仔猪抗体水平更低。结果—中和抗体和病毒中和试验  排除掉出生时就已经感染的7头猪,大多数在整个观察期中和抗体都是阴性,只有1头在6周龄时检测为阳性。第二个检测组是在产房时被水平传播感染的16头仔猪,这两组中大多数动物中和抗体大多都表现为阴性,这似乎表示中和抗体水平与猪只感染状态并无关系。同样,2周龄的未感染动物也没有检测到相关的NAb滴度。此外,2周龄时的平均滴度与第1批和第3批比较无显著差异。此外,我们测定了在4周龄感染的仔猪在5周之后出现了中和抗体。在17例检测的动物当中,只有3例出现了能够对抗场内PRRSV的中和抗体。  此外,作者评估了在第一批和第三批取样的6头母猪的后代仔猪在2周龄时的中和抗体,以确定在接触场内的不同毒株后,母猪垂直传播给仔猪的中和抗体是否会随着时间而增加。在这6头母猪中,在第一批的1头产下受感染的仔猪,第二头是在第三批中生下了受感染仔猪,第三头在第一批和第三批中产下受感染仔猪。  在第一批这些母猪的后代中,在6窝中4窝发现了VNT阳性,其中阳性窝中的21头仔猪中11头仔猪为阳性,滴度在2log2到5log2。在第三批检测的相同母猪中,只有2窝出现了阳性仔猪,12头仔猪中8头仔猪为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批和第三批中,产下阳性仔猪的3头母猪中,有2头产下的后代VNT中检测为阴性。
    02-18

    2024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中药治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o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而引起的传播范围大、传播速率快且致死率极高的一类传染病,该病亦有猪蓝耳病之称。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  现有的研究表明,猪繁殖与综合征病毒基因组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囊膜结构,直径约为50 nm。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热稳定性较差,56℃、15~20 min条件下便可彻底破坏病毒粒子结构。此外,该病毒对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较为敏感,生活中常用的化学消毒制剂便可使其感染率降低至0.01%。  自2015年以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中NADC30毒株跃居成为我国主要流行的优势毒株,该毒株主要攻击体弱多病、免疫力较差的出生仔猪或母猪,该病以病猪和携带毒猪为主要传染源,猪只在感染该毒株后,通过侵染呼吸道、消化道等必要系统,进而引发母猪表现厌食、发热等症状。此外,母猪在妊娠后期容易出现流胎、死胎与畸形胎的现象;与母猪不同,幼龄仔猪在感染后呼吸道疾病严重,死亡率成指数型增加。而育肥猪则多呈亚临床症状,发病率相对较低。NADC30毒株最早出现于美国,在21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在我国呈零星散发式混合感染分布,目前该毒株已遍及全球。目前仍然无特效治疗药物,故该病的出现与流行对世界各地动物防疫检疫系统的预防、控制及扑灭等工作均提出了严峻挑战。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  PRRSV具有抑制机体天然抵抗力及抗体依赖性作用。据研究表明,PRRSV能入侵猪肺泡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并能在其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进一步增强细胞感染,促使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宿主细胞表面受体CD163及病毒次要结构蛋白(GP2a、GP3、GP4和E)等使病毒附着并趋向进入易感细胞提供关键基础。随着对该病毒的不断深入,现已发现在体外条件下,有且只有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非洲绿猴胚胎肾细胞和非洲绿猴胚胎肾上皮细胞等能实现PRRSV体外增殖。  大体上说,PRRSV的感染具体划分为急性感染期、持续感染期和灭绝期。在急性感染期,PRRSV的感染部位发生在肺部,并集中于上呼吸道和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复制繁殖,促使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致使感染后的6~12 h机体出现病毒血症。在持续感染的第二阶段,病毒主要在猪扁桃体和淋巴结中进行复制,并复制逐渐减弱直到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在血液中无法被检测到的程度。尽管此时循环系统中存在抗体,但病毒血症仍可能持续数周。最终,PRRSV在宿主淋巴器官内消失。PRRSV在机体的持续感染时间可长达250 d。  PRRS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感染猪群出现呼吸道黏膜损伤,出现轻度至重度呼吸道疾病;除此之外,PRRS还导致怀孕母猪繁殖障碍,发生早产、弱胎、死胎;公猪出现性欲减退、精液质量降低。此外,猪群在感染后,体温可高达40℃左右,全身皮肤泛红,反应迟钝,失神,眼部充血肿胀,该病到后期感染猪耳尖处发紫、四肢末端皮肤发绀,此外,部分病猪还伴有共济失调的现象。感染后的病猪喜卧厌站、呼吸短促、腹式呼吸较多,部分病猪还伴有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介于PRRSV特殊的感染机制,PRRS容易继发引起与其他病原菌的混合感染,造成患病猪更严重的更复杂的疾病,包括继发猪支原体、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等病原造成的更严重的混合感染,最终造成产业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中药治疗  3.1 中兽医治疗原理  从中兽医学的角度看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导致该疾病高发的原因是因为“虚邪共济”。在天气相对较为炎热、潮湿时,生猪体感湿热,自身温度系统调节能力较弱,具有肺气不宣以及阴阳失调等情况。同时,因为PPRS的传染性较强,而机体对该病毒的抵御能力低,致使病毒容易入侵,致使邪盛正衰,疾病更加严重,导致出现较高的感染率和病死率。综上所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属于温热病,所以应用中兽医进行该疾病的治疗时还应遵循清肺止咳、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同时做好消炎抑菌、扶正祛邪等工作,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就该病的机理而言,PRRS是由于PRRSV结合猪肺泡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再由细胞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内部进行不断复制增殖的过程。而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中药一方面可以通过阻止病毒结合细胞表面受体、抑制病毒复制、直接杀灭病毒三种方式阻断病毒增殖过程,达到治疗效果,抑制病情发展。研究表明,金丝桃素、大黄、甘草、连翘等都具有干扰或者阻断病毒复制的作用;另一方面,中药可以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抑制细胞因子反应达到更好的抗病毒效果。研究表明,当归、黄芪等中药可以通过增加免疫球蛋白的数量进而提升体内细胞的活力,达到提升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3.2 中药治疗的优势  3.2.1 有效解决耐药性和猪病混合感染疾病复杂化的问题中药是我国中医学中的瑰宝,中药的应用最重要形式和精髓在于性能功效相近的同类或不同类药物进行配伍形成复方,起到相须和相使作用,从而增强效果。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具体的疾病症状搭配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等治疗方法;并且中药相较于西药,多为复方,不是单一组分,不易产生耐药性,有效解决了耐药性和现阶段猪病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疾病复杂化的问题。  3.2.2 辅助疫苗接种,缩短免疫时间、加强对接种物的免疫反应PRRSV感染后血清中和抗体出现较晚,并且PRRSV会抑制机体抵抗力,常规的PRRSV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有限、保护率较低、维持的时间较短。中医免疫辅助药物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和抗细菌等多种功效。与常规的免疫辅助物比较,优势在于:缩短免疫时间、加强对接种物的免疫反应、使血清中产生的抗体数量增多、增强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等。如在低剂量PRRS弱毒疫苗免疫同时,使用中药桑叶杜仲复方多糖饮水给药,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卵黄抗体水平,从而提高抵抗力。  3.3 中医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各种方法  3.3.1 中药单药  中药大多来自自然界生长的各种动植物及天然矿物,这些药物在自然环境中孕育生成,经过与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抗适应的过程,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动态性、整体性等特点,药理药效机制复杂。中药单方是指单用一味药,每一味中药具有多种治疗效果。研究发现,单独使用板蓝根颗粒、金丝桃素、绿原酸、黄芪、连翘等对PRRSV均显示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用于治疗PRRS疾病。  3.3.2 中药复方  板蓝根、山楂、甘草、黄芪、青蒿、鱼腥草、甘草、金银花等中药都能起到清热解毒作用,均具有凉血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调节肺部环境。这些药物的科学配伍,能够起到调和阴阳、标本兼治的效果,同时有助于患病猪免疫力的恢复。根据目前相关中药复方制剂的应用情况,中兽医治疗猪蓝耳病可使用以下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方剂一(瘟清败毒饮):生石膏30 g,生地黄、味连、山桅各20 g,淡芩、桔梗、连母、赤芍、玄参各15 g,连翘、牧丹皮、淡竹叶、甘草各10 g。该方为50 kg患猪用量,每日1剂,对PRRS治疗效果良好。  方剂二(排毒逐瘀散):大黄粉、大青、尿床草各30 g,草蒿、连翘、山栀各20 g,淡苓、绵芪各30 g,九里明30 g,生石膏50 g。该方为50 kg患猪用量,大猪100 mL/次,3~6次/日;小猪20~50 mL/次,3次/日灌服,给药8 d。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有显著效果。  方剂三:凤眼草、甘草、当归、大黄各10 g,栝楼皮、丝瓜网各30 g,碎骨子、牛角尖各5 g,麦门冬、泽泻、车前草、松果菊、吴萸各8 g制备1剂。每日1剂灌服,连续服用7 d,即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剂四:板蓝根9 g、大青9 g、桔梗9 g、龙沙15 g、连翘1 g、二花9 g、杏仁6 g、百部草9 g、炙甘草6 g,添加适量水煎煮后浓缩至1∶1的比例,按2 mL/kg进行灌服。1次/d,连续5次/d便可痊愈。  方剂五(彝药复方制剂):草拔子3份、土大黄1份、雪见草1份和苎麻头1份混合组成复方制剂,按照蒸馏、水煮醇沉的方法制备中药复方药液,并控制整个药液的pH在7.3左右,对PRRSV感染仔猪有显著治疗效果,治愈率较高。3.3.3 中药复方作为饲料添加剂  当中药复方作为饲料添加剂时,具有用药方便、效果较好、应用难度低、且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的优点。方剂一:针对PRRS患病母猪,板蓝根、甘草、黄芪、黄芩等数味中药经水煎、浓缩后加入牛磺酸,以糊精为载体制成颗粒剂,在母猪基础日粮中添加 0.3%中药复方制剂,自妊娠第90天开始,连续饲喂20 d,能降低PRRSV感染母猪产弱仔及死胎数量;改善母猪血浆生化指标,改善肝脏功能;提高母猪外周循环系统免疫细胞数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剂二: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的情况,可应用已上市的方剂蓝圆转阴壹型或蓝圆转阴贰型对猪只进行治疗。蓝圆转阴壹型:组方包括绵芪、忍冬、连翘、清热散等成分。蓝圆转阴贰型,组方包括小茴香、八角茴香、黄连解毒散等成分。具体用法在1 000 kg饲料添加1.0 kg剂量的复方制剂,用药方便。此外,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与发酵床养殖技术融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猪只消化功能、提高免疫力、抑制发病。  3.3.4 中药复方与化药联用  中药复方如刺五加、女贞子、越橘、人参、黄芪等组成的复方制剂与替米考星预混剂化药联合治疗PRRS效果会比单药治疗效果更好。采用复方中药联合化药并结合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和传播,还可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从而有效地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率。  4 小结  PRRS是由PRRS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较高给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温热证为证候,采取以清肺止咳、清热解毒为主的治疗原则,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中药的合理配伍及使用,中药单药、复方制剂、中药与化药联用等方式均可以对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产生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提高猪只的免疫力,达到有效降低发病率的效果。
    02-18

    2024

  • 春节后猪价预计弱势运行

    导语:截至2024年2月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4.77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4元/公斤,最低价云南13.13元/公斤,最高价山东16.49元/公斤。全国猪价窄幅涨跌调整,南方部分低价区行情小幅上行。年节将近,市场交投偏缓,养殖端逐步收尾、放假,贸易商接货量不多,屠企圈存量多、无加价加计划意愿,亦逐步准备休市放假,短期市场节日氛围较浓,实际交易量减少、行情涨跌或显得无价无市。如上图所示,2024年1月份猪价先跌后涨,元旦节后市场猪肉需求阶段性回落,养殖企业顺势出栏;北方部分地区零星受猪病影响,被动出栏压力仍存,两相叠加,短期供大于求态势明显,生猪价格重心弱势下行。于1月12日跌到月内低点13.27元/公斤,随后开始触底反弹。前期山东、河南、安徽及江苏等受猪病影响较严重的省份,10-12月份中小标猪被动出栏较多,1月份本地适重猪源不足,屠宰厂生猪采购外调占比增加明显,市场供需僵持下价格有一定支撑,对外调输出的省份价格有所提振。中下旬中北部省份强降雪预期较强,调运多有受阻,南方及东北猪源对中东部各省补充量有限,加之年前备货开启、屠企宰量订单量齐增,造成河南、山东等省份供需短期大利好局面,再叠加市场看涨情绪推动,刺激猪价在月底大幅走高,尽管南方供给相对过剩、需求增速偏缓,但区域价差持续扩大亦刺激南方行情大幅跟涨。据钢联数据显示,近几年春节后屠宰企业宰量恢复缓慢,开工率暂处低位运行。预计元宵节过后,工厂开工、学校开学等带来提振,下游需求继续恢复向好,屠企逢低灵活分割入库,开工率或将保持提升之势。春节前后的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变化如下图所示,近几年节后猪价较节前下跌5%-10%,2024年春节前一周生猪出栏均价为14.74元/公斤,预计节后两周出栏均价区间在13.26-14.00元/公斤。根据Mysteel统计的2月份重点省份养殖企业生猪计划出栏量,2月份计划出栏960.93万头,较1月份减少19.20%,但2月份出栏天数环比减少,日均出栏压力仍存,预计节后猪价弱势运行。
    02-18

    2024

  • 非瘟后国内生猪调运方向变化及原因分析

    非瘟洗礼下,养殖相对密集的省份受到的冲击较大,同时因疫情在国内发生时间不统一,国内生猪调运方向有了明显转变,让我们来了解其转变背后的原因。1.非瘟前生猪调运方向——就近调运受国人喜爱热鲜的饮食习惯影响,我国以调运生猪为主,方式为汽运。但生猪是活物,并且体重较大,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各项费较高,因此在无足够价差的支撑下,非瘟前国内生猪调运采取就近原则。一般来讲,非瘟前东北猪源多数外调至京、津、鲁、华北地区,河北调往京津、西北地区,山东调往苏、浙、皖、湘,河南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可调入华东、西北和西南地区。两湖猪源多数调往西南、华东地区,江西调往粤、闽、浙、皖地区,江西调往粤、西南地区。2.非瘟后“北猪南调”非瘟发生后国内养殖大省受到冲击相对较大,2019年生猪总出栏量下降21.57%。从图3可以看到,非瘟前排名前十五的省份2019年生猪出栏降幅在20%-30%,仅东北与重庆降幅较小,约10%-13%。疫情发生后随着供应紧缺、猪价上涨,各省消费皆受到不同程度缩减。一般来讲,高价抑制终端消费,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小。而猪肉消费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及美食热爱程度有关,因此一般来讲猪肉消费大省经济相对发达。从图4看出,非瘟后南方消费大省受到的冲击要大于北方地区受到的冲击。除此之外,我国非瘟疫情是由北向南传播,疫情高峰期跨越时间近1年,复产也是由东北开始,逐渐向南推进。非瘟后南北产销不平衡问题逐渐显现,南北方价差拉大,调运方向也由原来的就近调运转变为“北猪南调”。“北猪南调”需要较高的价差来支撑。举个例子,若距离最远的齐齐哈尔生猪调往广东,途中由于不喂水与食物,体重约下降10.00-12.00公斤,加上油费、高速路通行费等各项支出,并折合长途调运产生的死亡数量,价差在5.10-5.40元/公斤以上才有利润。若由东北调往中国中部的湖北地区,体重约下降6.00-8.00公斤,价差需在3.00元/公斤以上。3.未来调运距离或缩短8月份之后陆续到达南方各省出栏增加转折时间点,加之规模场在南方加速扩张,未来南方养殖大省产能将逐渐恢复。南北价差缩小,利润的降低使得未来长途调运现象减少,或逐渐回归到非瘟前的状态:就近原则为主。
    01-30

    2024

  • 非洲猪瘟防控的四个新思路

    "稳住猪肉价格,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恢复生猪生产";"一定会确保老百姓的碗里不缺肉"。这类话语今日频繁出现。不难看出"非瘟防控""恢复生猪生产"仍是今年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主题。为了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了非瘟防控12项强化措施。众所周知,当下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是由2018年爆发的非洲猪瘟造成的,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虽然我国的防非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非瘟的威胁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病毒污染面较大,疫情发生风险依然较高;二是仔猪、种猪调运频繁,增大了疫情反弹的风险.今年国内发生的13起家猪非洲猪瘟疫情均是在调入地或运输途中查获的,但根源在调出地,这也说明非瘟病毒在我国存在范围较广,传播风险高。那么,在后非瘟时代以及疫情传播的新形势下,养殖户在养殖生产中又该如何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做到有效防控,降低损失?我们看看《指引》里给了我们哪些新思路。1、允许拔牙,学会拔牙降低损失《指引》中的第四点"规范自检阳性处置"中提到"经复核确认为阳性且生猪无异常死亡的,按阳性场点处置,不按疫情对待,可精准扑杀、定点清除,只扑杀阳性猪及其同群猪,其余猪群隔离观察无异常且检测阴性后,可正常饲养。"同于去年的全面扑杀,此次《指引》明确可以"精准扑杀、定点清除",这就相当于是政策层面认同使用"拔牙"的方式对发病猪进行处理!在当下猪价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允许拔牙"就意味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养殖户的损失,但是前提是你得会"拔牙"!"拔牙"能否成功,早期发现和精准检测很重要。早期发现可以通过唾液检测法等定期检测猪场环境和猪群中的病毒,同时饲养员的防非意识也非常重要,例如发现有猪只出现采食下降时就应该引起注意,尤其是在非瘟阳性场发现猪只采食下降应立即采取隔离或淘汰,后续的检测可以作为预先处置的确认手段和方法。"拔牙"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死猪和病猪的"拖出去"。"拔牙"的成功还在于"拔牙"操作过程中生物安全意识的把控,即要尽量做到不因为死猪和病猪的清理、进一步的生产和人员活动等而出现病毒污染的进一步扩散。除了发现早,"拔牙"还有一个基础,就是猪场的单元格化管理。我们可以看到指引中提到"只扑杀阳性猪及其同群猪"对于很多小散户来说,所有的猪只一共也才一个猪群,"同群即所有",一旦发生疫情就是"一锅端",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单元格化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小户来说,一方面要对猪舍进行单元格化改造,做通槽隔断处理。生产流程要维持基本单元格的独立性,减少合并单元格和关联单元格的数量等。另一方面要有很强的疫病防控意识,要以规模化猪场单元化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目前"拔牙" 成功的案例很多,不得不说在猪贵如金的当下"拔牙"可直接帮助养殖户止损。2、重视环境消毒,保护猪群远离非瘟在《指引》的背景部分指出当前"病毒污染面较大,疫情发生风险依然较高",而仔猪和母猪频繁贩运、发病猪排泄物处理不及时不彻底等都是造成病毒污染面较大的原因,所以猪场对于整体环境的基础消毒工作绝不可忽视。专家已经证实,根据温度、湿度、粪尿处理方式的不同,非瘟病毒在粪尿中可存活几天到几周。处于潜伏期之初的猪只不排毒或少量排毒(这也是"拔牙"成功的理论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猪只的排毒量逐渐增加。出现发热、出血等典型症状后大量排毒。猪场安全主要依靠养殖场环境控制,所以在大环境污染面较大的情况下对猪场周边大环境的整体消毒必不可少。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对未发生疫病的圈舍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前对猪圈粪便、垃圾进行彻底清扫,并且不能只使用单一的消毒剂,化学、物理、生物消毒法均可以混合重复使用。3、加强引种管理,防止引狼入室在《指引》的背景部分同时指出:种猪调运频繁,增大了疫情反弹的风险。后非瘟时代种母猪十分稀缺,所以种猪调运也比较频繁,但是非瘟病毒也会在种猪调运期间乘机而入。因此猪场应该加强对种源的检测,建议同时抽样检测血液、口腔和鼻咽拭子,确保无假阴性。此外,在引猪过程中尽量用封闭车(需彻底消毒和检测)、固定的人员和路线,细化引种的各个环节,专人负责,执行到位。引入的种猪不得与本场的幸存猪混群。同时,注意引种后的监测和消毒等,在后非瘟时代的特殊时期,加强引种管理就是防止引狼入室,可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猪群。4、写在最后:非瘟防控忌贪图便宜在《指引》中第七部分"加强养殖场户风险警示"中提到:特别要提醒养殖场户不要引进价格异常便宜的生猪。前不久,在市场上一头仔猪价格涨到2000元的时候,在网络上购买低价仔猪风靡一时,后果就是导致病猪、亚健康猪、病毒携带猪在市场上流转,疫情被传播扩散。这也给养猪户上了重要一课——贪图一时便宜往往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如果前面几点都是讲的客观层面的防控,那么这一点绝对的主观层面的意愿,能否做到全靠养殖户自身的觉悟。此外,养殖户一定要注意不要采购没有动物检疫证明、运输车辆未备案、无耳标或耳标不全的生猪;生猪进场后,严格执行隔离检疫,确保整个猪群的健康。
    01-29

    2024

  • 猪场消毒技术介绍

    严格执行“四大程序”是养猪成功的关键:消毒隔离、加强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养猪场要树立科学的“消毒防疫”理念。一、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具备以下特点:1.杀菌谱广。2.有效浓度低。3.作用速度快。4.性质稳定,不易挥发,使用时间持久。5.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6.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影响。7.无腐蚀性、无刺激性或不易引起过敏。8.无色、无味、无臭,使用后易于去除残留药物。9.毒性低。10.使用简便,价格低廉,便于运输,货源充分。二、影响化学消毒效果的因素1.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来说浓度高时,消毒灭菌效果好,消毒时间长,微生物被杀灭的机率大。2.消毒物品表面的有机污物:有机物能消耗或抑制消毒剂的杀菌能力。3.温度和湿度:提高温度可以增强消毒剂的杀菌能力,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杀菌效果4.酸碱度:在其适宜的酸碱度范围内,杀菌力最强。三、消毒药的选择及应用常规消毒药有碘制剂、醛制剂、酚制剂、氯制剂、季氨盐类、碱类、酸类、卤素类氧化剂类、表面活性剂、复合型消毒剂等。消毒药按作用水平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高效消毒药对病毒、细菌、芽孢、真菌等都有效,如戊二醛、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但它们的副作用较大,对有些消毒不适用;中效消毒药对所有细菌有效,但对芽孢无效,如乙醇、碘制剂等;低效消毒药属抑菌剂,对芽孢、真菌、亲水性病毒(非囊膜病毒)也无效,如季胺盐类等。要针对养殖场的疫病情况选择使用;最好选择3-4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轮换使用;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做消毒剂使用效果检测;广谱性、高效性、长效性、安全性、方便性以及成本、投入产出比是选择消毒药的原则。四、消毒的种类(1)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消毒,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2)随时性消毒:在发生传染病,及时消灭刚从发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体和采取的消毒措施。消毒的对象包括发病动物所在的厩舍,隔离场地以及被患病动物分泌物,排泄物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对用具和物品进行定期多次消毒。(3)终末消毒:在患病动物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以及在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的彻底的大消毒。五、必要的消毒工具和防护用品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架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镜、口罩、防鼠疫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手电筒、雨衣、长柄毛刷、装工作衣的布袋。消毒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等。六、消毒程序全进全出空栏消毒;带猪消毒:每周1-2次;猪舍单元员工进出消毒;出入生产线消毒:洗澡、更衣;猪场正门进出车辆、人员消毒:喷雾、消毒池;猪场环境消毒:每月1-2次。七、综合消毒1.大门口消毒池:烧碱 3:100,3-5天更换;2.入场人员消毒:紫外线消毒,10-30nim;3.空舍清洁:癸甲溴铵 1:200发泡;4.空舍消毒:强克1:3000,300ml/㎡;5.环境消毒:强克1:3000-6000,每周1-2次;6. 猪舍脚踏盆:2%烧碱浓度,每2天更换;7.带猪喷雾消毒:强克1:1500-3000,50ml/㎡,3天一次8.饮水清洁消毒:强克1:4000-8000。
    01-29

    2024

  • 1
  • 2
  • 3
  • 4
  • 5

友情链接

  • 政府网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农业部畜牧兽医局
    •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 四川省民政厅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专业网站
    • 中国兽医协会
    • 中国兽医网
    • oie
  • 合作企业

客服电话:028 - 8507 1144

联系电话:028 - 8510 9897

邮箱:scdwfyxh@163.com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佳灵路30号

四川省兽医协会官网(www.scssyxh.com)版权声明

1、所有来源标注为四川省兽医协会/秘书处/本会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来信告知,获取授权。
2、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软件资源、素材源码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3、若您的网站或机构从本站获取的一切资源进行商业使用,除来源为本站的资料需与本站协商外,其他资源请自行联系版权所有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

© 2020-2022 四川省兽医协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2002202号-1 技术支持:协伴云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兽医协会 技术支持: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