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世界屋脊发源,穿高山峡谷,汇百川入海,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登大坝、乘江船、访农家……一次次深情眺望,一句句殷切叮嘱,一项项深远谋划,情牵母亲河保护,指引高质量发展。一江碧水浩荡东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至美的图景,也是最深沉的情怀。(一)江苏南通,江畔明珠。这是2020年11月13日拍摄的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及沿江地区景色(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站在五山地区滨江地带远眺,江水浩浩汤汤,五山临江而立,江岸葱茏蓊郁。“我在1978年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这里,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40余载不舍昼夜,滚滚长江见证中华大地的日新月异。“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长江承载的是民族发展大计。依江发展、因江而兴。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生态方面也付出了代价——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飞溅、水质持续恶化。长江“双肾”洞庭湖、鄱阳湖频频干旱见底,近30%的重要湖库富营养化,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习近平总书记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牢记重要指示,沿江省份和有关部门着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转型发展,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等治理短板加快补齐……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再启长江之行,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一路望闻问切,进一步开出药方:“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这是2021年5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拍摄的在水中嬉戏的长江江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念之行之,只为大江焕新颜。2016年,上游重庆;2018年,中游武汉;2020年,下游南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多场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守护一江澄碧。一次次重要指示坚定明晰:2016年在青海,强调“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2020年在安徽,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2021年在贵州,告诫“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在四川,叮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2023年再赴四川,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这是2020年5月拍摄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村貌。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一项项有力举措陆续出台: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实施;长江保护法出台;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初秋的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水天一色,候鸟成群。这些湿地的精灵,赋予这里无限生机。这是2023年6月14日拍摄的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我2007年去过一次崇明,都快10年了。”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听到有关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回忆。“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有没有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问得细致,关注和牵挂溢于言表。上世纪90年代,由于非法捕猎、产业污染等原因,崇明东滩这一鸟类迁徙的“国际加油站”一度面临生态危机。近年来,当地先后关停近千家污染企业,修复生态环境,候鸟数量连年攀升。崇明绿色转型发展持续加快,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这是2023年7月25日拍摄的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崇明之变是长江生态治理成效的缩影。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微笑天使”江豚频频露脸;在长江消失多年的鳤鱼出现频次快速增加;“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重回洞庭湖产卵……科研人员在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实验室制作植物标本(2020年8月5日摄)。新华社发(黄正平 摄)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桂云至今难忘那一刻: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峡大坝左岸坝首考察。她和同事向总书记汇报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和珍稀植物保护情况。“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得到总书记的肯定,坚守长江珍稀植物抢救保护一线20多年的黄桂云内心十分激动。“我向总书记承诺,到‘十三五’末,我们保护的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品种将达到1000种。”黄桂云说,如今这一数字已达1380种2.98万株。在左岸坝首绿地,习近平总书记挥锹培土,亲手植下一株珍稀楠木树。如今,这株楠木树已从7米多长到近10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正在大江南北扎根生长。(二)在中国版图上,蜿蜒奔流的长江,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联结起锦绣中华。“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深刻体现着发展和保护的辩证法。“化工围江”,是困扰长江的“顽疾”。习近平总书记对解决这一问题高度重视。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看到新华社一篇报道反映,位于长江‘九曲回肠’石首段的一家临江化工企业,产业规模居世界前三,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也是排污大户,严重污染问题多年难以解决,周围群众苦不堪言。这两年环保部门动真格严查,开出2700多万元的长江流域‘史上最大环保罚单’,倒逼企业关闭污染严重、难以改造的生产线,投入约1亿元引进行业最先进的治污装置,不仅解决了多年的污染问题,而且推动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一举两得。”总书记提到的这家企业就是楚源集团。“建设一流环保企业”,如今的楚源集团化工园内,一幅醒目标语展现着企业全新的定位和目标。清空岸线一公里内的生产区,持续投入2.06亿元进行环保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关闭污染大、能耗高的10多条生产线,成为湖北省第一批全国碳交易试点企业,同时开发绿色颜料产品,进军生物医药和化工新材料领域……痛定思痛,加快转型,楚源集团正在涅槃新生。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场深刻变革随着大江奔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新旧动能转换,关键靠创新。在合肥参观安徽创新馆,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通过视频察看贵州“中国天眼”现场,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走进武汉光谷,嘱托“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提出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这是2023年2月13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无人机照片,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这是2023年6月14日拍摄的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在江苏南京,一名女士经过紫金山实验室展厅入口(2023年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创新潮涌,长江沿岸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迸发强劲发展动能。“2013年7月21日,星期天,中到大雨”——退休快十年的顾强生,一直保留着当年的这本笔记。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码头上风大雨急,总书记卷着裤腿,撑着雨伞,边走边问:“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60%是外贸箱,40%是内贸箱,内地港口很有潜力。”时任武汉港务集团总经理顾强生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工作人员在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远程操作机械设备吊装集装箱(2023年7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阳逻港如今已开通各类集装箱航线20余条,实现“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江岸线上,16个5000吨级泊位依次排列,130万平方米的堆场上一片忙碌。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考察,要求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仅几年时间,这个传统内河港口变身“世界的中转站”,货物通达100余个国家和地区300余个港口,大大拉近了我国西部内陆与世界的距离。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长江。通江达海,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化视野擘画新时代万里长江图: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陆海开放,扩大沿边开放,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开放走廊,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考察,详细了解港区情况和复工复产情况。全球疫情冲击下,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不久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的重大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货轮停靠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装卸货物(2023年5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沿江省份着力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东部,长三角一体化腾飞;中部,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西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勃兴……长江潮、中国潮、世界潮交融激荡,新时代长江气象万千。(三)夏日高原,碧空如洗,长江源区正是水草丰美的时节。搬迁安置,休养生态。包括长江源在内的三江源地区,多年来累计安排约10万农牧民通过易地搬迁等方式过上安居生活。“从前住帐篷、睡地上、点羊油灯,现在住新房、睡床上、家电齐全……”看着窗明几净的客厅,青海格尔木长江源村村民申格总会想起7年前的情景。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申格家,详细了解他们一家的生活情况,申格兴奋地介绍从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地区搬迁到新家园后,家里生活的巨大变化。“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总书记的话让他心中更暖。人民生活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万里长江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湖北省宜昌市许家冲村俯临长江,景色秀美,是“坝头库首第一村”。入夏以来,这里的家庭旅馆一房难求。“5年前,总书记来过我们村。”村支部书记谢蓉记忆犹新:2018年的春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沿着宽敞的村道进村,在村委会广场边,总书记走到正在便民洗衣池洗衣服的村民中间,高兴地同大家拉起家常。村民们告诉总书记,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了洗衣池,用上自来水,污水也集中处理,这样既照顾到生活习惯又很环保。“日子过得好吧?”习近平总书记问。一位白发如雪的老人,笑着回答:“非常好!”笑声里,总书记对大家说:“看你们日子过得好,我高兴!”“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许家冲村的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奋斗,从“移民村”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增加近两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万里长江见证,“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巍巍黄鹤楼,滔滔长江水。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武汉保卫战打响。“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走进社区看望居民,细致的叮嘱温暖人心。人民的安危冷暖,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放在心上。2020年入汛后,长江、淮河、巢湖等一度处于超警戒水位。炎炎烈日下,习近平总书记辗转奔波。“我这次是专程来看望灾区乡亲们,看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到脚下的泥土里,习近平总书记质朴的话语温暖人心:“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巢湖大堤上,总书记亲切看望了在抗洪中牺牲的三位同志陈陆、甘磊、帖克艳的家属。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你们的亲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是祖国和人民的亲人,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每当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你们要把工作生活安排好,保重身体,以最好的方式来告慰他们。”万里长江见证,“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几个月前,安徽省马鞍山市,陈兰香的劳务公司签订28.4万元的保安保洁服务合同,仅上半年公司合同金额已超去年全年。这个昔日的渔民“三姑娘”笑得合不拢嘴,上岸后的她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2019年,当地启动长江干流、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靠江吃江”20多年的她和成千上万的渔民一起上了岸。上岸干点啥?当时的她一片迷茫。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的上岸渔民陈兰香在马鞍山市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办公(2023年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马鞍山市薛家洼考察,强调“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多开发就业渠道和公益性岗位,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人民的愿望,总书记牢记在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70多年前,解放战争最后一场大战役在长江边展开。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游客在位于安徽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2021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2020年8月,安徽合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烽火岁月。“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长江之歌,由人民谱写,为人民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四)文化如水,水脉亦文脉。“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一次次,习近平总书记凝望着长江,思考着长江,用心用情推动着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相距20年的两次探访,意味深长。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印证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23年7月,四川广汉。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代表党中央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这是2023年7月2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重新展出的Ⅰ号大型铜神树。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通天神树”、青铜纵目面具、青铜鸟足神像……熠熠生辉的器物,从长江、黄河流域文明母体中脱胎而来,令人思接千载。“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长江之水万古奔流,千年文脉生生不息。一部长江文化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灌溉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游客乘船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游玩(2023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橹声欸乃,评弹悠扬。位于苏州古城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见到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从祖母、母亲、她和女儿,苏绣这门技艺,在这个家庭已传承四代。卢建英深研刺绣30多年。飞针走线间,一幅“太平鸟”图案栩栩如生。“这样一个作品,要花费多长时间?”总书记问。“有的要一年。”卢建英答。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两年多前,同样在江苏,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重庆奉节,一代代文豪巨匠在此留下不朽诗篇。如今,当地努力打造诗词文化品牌,千年“诗城”魅力彰显。安徽安庆,古皖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交相辉映。当地出台办法建立专门制度,推动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对文化街区实施连片保护性利用。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启动;2023年7月,《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公布……殷殷关切化为一项项切实举措,推动长江文化赓续不绝。这是2022年6月22日拍摄的四川眉山三苏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茂林修竹、古井桂树、肃穆祠堂……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承载着千年文思、家国情怀、中华文化。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一路走一路察看祠内建筑、陈设、楹联、题记,不时询问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情况。“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通古达今,与时俱进是长江的品格。望大江上下,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历史的经纬:“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奔腾向海,开放包容是长江的胸怀。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共同富裕示范区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到同共建“一带一路”统筹衔接……承载新使命,长江浩荡前行。“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一首《长江之歌》随着奔腾的长江之水,唱响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新时代的长江正奏响新的澎湃乐章。(记者 邹伟、王立彬、刘诗平、侯雪静、高敬、何欣荣)
2023-09-07 11:37:56
社保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聚焦人民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近日公布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在简化流程便捷办理、补齐短板优化服务、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等方面作出了哪些新规定?4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部门作出了权威解答。简化流程推动“便捷办”“高效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保经办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证明材料偏多、转移接续不畅、经办时限不明确、基金跑冒滴漏等,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对社保经办加以细化和完善。“条例明确要求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减少证明材料、缩短办理时限以及对特殊群体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等方式,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吹风会上表示。条例规定,社保经办机构应当通过信息比对、自助认证等方式核验参保人员社保待遇享受资格,通过“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条例还提出,压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取消没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依据的证明材料;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授权代办、上门服务等方式提供便利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翟燕立介绍,全国利用数据比对和自助手段完成社保认证的比例已经超过了70%。规范医保经办、优化医保服务也是条例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医保局前期已经制定了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统一了28项医保常用业务的服务标准,规范了办事环节和办结时限。”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华波说,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清单和操作规范,推进办事环节精简和流程再造,积极推进实现医保服务“同城通办”;同时加快推进医保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提升医保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司法部立法三局负责人张迅介绍,《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更多惠民政策“补短板”“优服务”医保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受到群众高度关注。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隆学文介绍,截至8月底,全国定点医药机构达到107.8万家,比去年增加了10余万家。其中,定点医疗机构59.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48.4万家。按照条例关于优化服务的要求,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医保定点覆盖范围,从而方便群众就近看病购药。同时,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扩大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的覆盖面。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截至8月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已达到47.51万家,比去年底增长45.33%。“2023年前8个月新增异地就医备案1168.8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5.39%。”黄华波说,目前所有参保人都可以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其中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经备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也表示将在扩大社保覆盖面上精准发力,更好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李忠表示,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还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下一步要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组织尚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按照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工伤保险方面,积极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加快职业人群工伤保险制度全覆盖。自2022年7月起,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首批试点在七省份的美团、饿了么、闪送等7家平台企业开展。“截至2023年7月底,7个试点省份参加职业伤害保障的人数达到615万人,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完善,建立健全职业伤害保障管理服务规范和运行机制。”李忠说。守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看病钱”安全是社保经办的底线要求。条例对于防止基金跑冒滴漏、打击欺诈骗保、保障基金安全作出了明确规定。条例规定,对涉嫌丧失社保待遇享受资格后继续享受待遇的,社保经办机构应当调查核实。经调查确认不符合社保待遇享受资格的,停止发放待遇;个人多享受社保待遇的,由社保经办机构责令退回。“条例还要求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法规司负责人谭超运介绍,社保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基金账户管理和会计核算,加强社保登记和待遇享受等情况核查处理。加强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是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管理措施。今年上半年,全国医保经办机构累计核查定点医药机构达到46.23万家,共协议处理14.59万家,挽回医保基金损失51.38亿元。隆学文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两定机构”申请条件、完善评估流程,同时制定全国统一的医保服务协议范本,健全定点医药机构准入、退出和绩效考核等机制,加强违约行为处理,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记者 姜琳 彭韵佳 白阳)
2023-09-05 11:38:45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听取当前防汛抗洪救灾情况汇报,研究下一步做好防汛抢险救灾、群众生活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举措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听取当前防汛抗洪救灾情况汇报,研究下一步做好防汛抢险救灾、群众生活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举措。会议强调,近期受台风和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各地受灾群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对持续做好抢险救灾、抢修恢复特别是受灾群众生活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会议指出,当前汛期仍未过去,后期还有台风登陆、局地强降雨的可能,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要立足抗大洪、抢大险,加强研判预警,紧盯重点部位,落实落细防汛抢险措施,严防发生次生灾害。继续全力搜救失联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千方百计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全面做好环境消杀和卫生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加快修复道路、供电、供水和通信等设施,广泛发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抓紧修复灾毁田块和农业设施,加大农资供应保障力度,组织农民积极补种补救。迅速启动灾毁房屋恢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回家或搬入新居、安全温暖过冬,加快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设施恢复重建,保证每一名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要着眼长远,加强北方地区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防范应对能力。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迅速拨付各类救灾资金,能预拨的提前预拨,提早进行补偿救助。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能赔快赔、应赔尽赔,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023-08-09 10:50:3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为规范兽药研究活动,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兽药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兽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兽药非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监督检查办法》《兽药非临床研究、兽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监督检查标准》及监督检查相关要求,我局组织专家对南京农业大学、烟台赛普特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扬州优邦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经监督检查,南京农业大学的1个试验项目符合兽药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烟台赛普特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等2家单位的4个项目符合兽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现公布监督检查结果,详细信息见中国兽药信息网“兽药GLP/GCP监督检查”专栏。请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切实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督促相关单位按照兽药GLP/GCP要求开展兽药研究活动。附件:1.符合兽药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单位和试验项目         2.符合兽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单位和试验项目畜牧兽医局2023年8月2日附件1符合兽药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单位和试验项目附件2符合兽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单位和试验项目信息来源: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2023-08-08 11:30:53
近期,华北、东北和沿海等地出现强降雨、台风、洪涝等灾害,8、9月份仍是自然灾害的多发频发期,畜牧业正常生产秩序受到影响,动物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增加。为有效应对灾害天气影响,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稳定畜牧业生产,提出以下技术和工作措施。(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物资储备。加强重大天气变化预判预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乡村大喇叭等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提前组织对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时修补加固养殖建筑设施漏水、不牢部位。重点防范丘陵山区山体滑坡和低洼地区雨水倒灌灾害,必要时提前将畜禽转移至安全场所饲养。指导养殖场(户)贮备一定量的饲草饲料、药品及防洪设备等物资,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主动加强与气象、交通、保险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二)强化灾后畜禽饲养管理。受灾的养殖场(户),要及时做好清理淤泥杂物,修复加固养殖圈舍。关注灾后水源地、饮水井和饮水管线卫生状况,按要求开展饮水消毒,确保饮水质量安全。饲料饲喂前应仔细检查,不用霉变饲料饲喂畜禽,防止中毒。做好饲料营养调控,适当添加一些多维、电解质等抗应激剂及免疫增强剂,减少应激反应。(三)全面落实消毒防疫措施。结合“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灾后动物防疫消毒制度和操作技术规程,强化工作条件保障,扎实推进灾后消毒工作。根据消毒对象,科学选择消毒药品,突出抓好灾区畜禽圈舍、屠宰场点、病死畜禽中转场所、无害化处理场、畜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的消毒工作,严防动物疫情传播,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四)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充分发挥分片包村排查工作机制作用,加强灾区动物疫病监测排查。发现畜禽发病和死亡的,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置。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组织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布鲁氏菌病、炭疽等重点人畜共患病的动物免疫工作。结合春防检查评估结果,对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或较低的畜禽场群及时开展补免,筑牢动物防疫屏障。(五)做好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及时打捞收集死亡畜禽,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养殖场(户)主体责任,积极联合当地村民,组成打捞队伍,全域及时打捞收集,确保无死亡畜禽漂浮。加强死亡畜禽的运输管理,死亡畜禽运输车辆应防水、防渗、耐腐蚀、易清洗消毒,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经过人口聚居区、畜禽养殖密集区。要严格做好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按照农业农村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规范处理,尽可能选择无害化处理场集中处理,优先采用化制等方法,确因条件无法满足的,要合理选择深埋地点,规范做好养殖场地及深埋点消杀工作,严防病原外溢和污染环境。不得买卖、加工、随意弃置因灾死亡畜禽。(六)加强畜产品产销衔接。针对灾后可能出现的饲草料等投入品及出栏畜禽调运困难,及时发布供求和价格信息,指导做好产销衔接,畅通运输和销售渠道。组织协调附近种畜禽生产企业与养殖场(户)对接,保障补栏仔畜雏禽供应。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门,优先保证饲草料、兽药、种畜禽、仔畜雏禽物流畅通,维护畜牧业正常生产秩序,保证市场有效供应。
2023-08-08 11:29:27
8月3日凌晨2点10分,最后一批滞留北京门头沟区安家庄站、落坡岭站的乘客抵达北京丰台站。至此,因暴雨被困的K396次、K1178次、Z180次列车所有滞留旅客安全疏运完毕。截至目前,门头沟、房山、昌平等受灾区域通讯电力逐步恢复、道路陆续打通、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灾后重建正在抓紧开展……刚过去的几天里,北京遭遇历史罕见汛情——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降雨量为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最高值。暴雨如注,山洪汹涌。汛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北京市和各有关部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开展抗洪救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一)7月29日,一列回京的专列,飞驰在华北大地上。刚结束四川和陕西汉中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望向窗外,神情凝重。此时的京津冀地区,一再升级的暴雨预警信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当晚8时,北京市开始降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北京市雨情。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七大江河流域全面进入主汛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早在7月上旬,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着汛情,要求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应对准备工作。要科学救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此次北京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丰台至沙城铁路(丰沙线)发生严重水害。7月30日,在途K396次、K1178次、Z180次列车被紧急扣停。食品告急、饮用水有限、信号中断、气温降低,加之暴雨断路,外部物资只能通过人力步行一路泥泞艰难送达……三趟列车上的2800多名被困旅客在焦灼中等待。8月2日,受困列车旅客在救援人员帮助下徒步赶往转运客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地方和有关部门与列车取得联系,千方百计组织营救,送上食物、药品,该转移的转移,确保滞留旅客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被困旅客的安危冷暖,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瓢泼大雨中,落坡岭站工作人员从周边村庄购买到方便面、火腿肠等物资,送到K396次列车上。沿河城站工作人员将两袋面粉送到K1178次列车上。安家庄站工作人员紧急购买了方便面、八宝粥等物资,和乘务组人员一起搬到Z180次列车上。食品短缺暂时得到缓解。强降雨过程中,门头沟区多处区域出现险情;房山区7个乡镇62个村通讯信号中断;永定河水量暴涨,卢沟桥西侧的小清河桥坍塌……灾情不断传来,救援难度持续加大。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新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做好受伤人员救治和遇难者家属安抚工作,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北京市作为现代化大都市,要经受得住这场考验。”几天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部署:——各地党政一把手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各方面都要动起来。要加强集中统一指挥,整合各方面力量,尽快恢复道路、电力、通讯;——铁路部门要会同地方抓紧抢修中断铁路;——国家防总要全力抓好流域调度,组织好防汛救灾工作,启动蓄滞洪区的地方要提前转移群众;——军队出动力量支援抗洪救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先后多次作出批示,并致电有关部门和北京市负责同志,就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防汛救灾工作、落实落细各项防汛防台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出具体要求。遵循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北京市负责同志赴防汛抗洪一线检查并连续调度防汛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提早研判、提早响应,提前转移群众、强化物资储备、进一步加固堤防,落实防汛抢险队伍3100余支、20余万人……8月2日,中部战区空军某部官兵在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镇南侧搭设人墙并装填沙袋。新华社发(舒永豪 摄)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健委、中国气象局、国铁集团等各有关部门单位与北京市密切协作,全力提供支持;中部战区空军部队闻令而动,立即投入抢险救援;武警北京总队火速动员,2000余名官兵投入抢险救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冲在前,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作用,让人民群众感到有依靠。”“我是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K396次列车上,乘务员赵阳哽咽安抚乘客的一幕,感动无数网友,“我就是因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子弟兵来了!”北京卫戍区某部官兵连续奋战防汛抢险一线,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干部冲在最前沿,迷彩绿和鲜红的旗帜,让当地群众倍感亲切。8月2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在乘坐车辆转移前,来自内蒙古的三年级小学生武天骐(中)向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的王雷鸣敬礼感谢。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越是雨急浪高,越见砥柱中流。(二)8月1日,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紧急赶赴北京市门头沟区指导灾情处置。“总书记非常关心失联、被困人员,指示要把救援工作做好,希望你把总书记的关心牵挂转达给每一位乘客。”张国清与K1178次列车长南如雨通了电话。放下电话,南如雨立即通过列车广播,将总书记的慰问传递给身处困境的乘客们。党中央的关怀,温暖着全车人的心。滂沱大雨中,门头沟、房山、昌平……北京相关部门、铁路部门、驻京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地方百姓齐心协力,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大救援。8月2日,在北京市房山区的京港澳高速琉璃河出口,受灾群众乘坐冲锋舟前往转运车辆乘车点。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加快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资输送到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点,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7月31日傍晚,门头沟区雨势仍然很大,武警战士们肩扛、手提、背背,携带面包、方便面、矿泉水和火腿肠,奔赴落坡岭、安家庄火车站,将物资送给因火车停运而受困的旅客。“第一批40名突击队员先乘车5公里,再徒步12公里抵达落坡岭和安家庄站。剩余的几吨物资陆续送达。”一名现场负责人说。在陆地,一批批救援物资送达身处困境的村民、旅客;在空中,一架架满载食品、雨衣、毛毯等应急物资的运输直升机克服不利气象,将应急物资空投到受困群众手中。充分发挥各类救援队伍作用,与时间赛跑,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动了吗?动了吗?”7月31日,在门头沟大峪南路小区的一个半地下室,三名消防员窝在泥水里手脚并用,使出全身力气救助一位被泥沙所埋压的八旬老人。8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在此增援的北京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在转运一名受伤村民。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救助,这位半个身子被掩埋、腿部还被杂物死死卡住的老人,被成功救出并送往医院救治。8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北京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在转运一名受伤村民。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在房山区西潞街道北潞园社区,小区最深水位达1.7米,救援人员利用冲锋舟,一趟趟从小区内部向外运送被困群众;在门头沟区南辛房村,进村道路已被洪水淹没,救援人员跨河搭建绳索系统,沿着绳索挺进村里,将受困群众转移至河对岸安全区域;在延庆区井庄镇,村里断水断电,生活物资缺乏且村内唯一道路被冲垮,救援人员连夜奋战,借着车灯的光亮结队徒步穿越洪水,将救援食品和饮用水送至对岸……8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附近一段被阻断的铁路线上,中铁六局工作人员在清理轨道上的杂物,全力恢复交通。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抓紧抢修抢通受损铁路、公路、桥梁以及通信、电力等重要基础设施,尽早打通抢险救援“生命线”——洪涝灾害发生后,北京通讯中断的村庄一度达到270多个,断电的村庄210多个。在昌平区,搜救小分队挺进流村镇,大绳渡河、摸石翻山,最终打通5个失联村庄与外界的联系,帮助583名被困人员转移安置。为了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为村民寻求帮助,门头沟区斋堂镇法城村党支部书记杨维广翻了两座山,徒步走到镇上汇报村里情况。“村里人员没问题,房屋一个没倒,道上都是积水,屋子都泡水了。”交通线就是抢险救援的“生命线”。各单位各部门拧成一股绳,连夜调动人员和机械设备、驰援道路清淤、展开施工抢修。一幕场景令人感动:在门头沟区,109国道,洪流将部分道路“撕裂”。满是塌方落石的道路上,数百名抢险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修这条进出山区的生命通道。一个个讯息令人振奋:8月2日,铁路部门成功抢通丰沙线上行沙城至旧庄窝间线路;8月3日,房山区北部山区对外出行的通道——房山区108国道生命通道成功抢通;8月4日中午12时,房山区青龙湖镇10个村通往外界的道路打通……殷殷嘱托,化为拼搏动力。面对无情的天灾,党心民心浇筑的一道道防线顽强挺立。8月1日,在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上万村,工作人员清理倒伏树木。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三)丰沙线上,2800余名滞留旅客的情况,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连续多日的救援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反复叮嘱,作出重要指示:“就地安置旅客要做好保障,滞留旅客要尽快转移,早日进京,确保安全。”8月2日,Z180次受困列车的旅客在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官兵的帮助下徒步前往转运客车(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艳刚 摄8月2日5时30分,首批丰沙线K396次列车滞留旅客抵达斜河涧站,统一乘车到达北京丰台站。17时30分左右,最后一批Z180次列车旅客在铁路工作人员和武警战士协助下,徒步5公里前往乘车点,统一乘火车转运至北京丰台站。8月3日,K396次、Z180次列车的滞留旅客到达北京丰台站。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17时30分,从张家口站开来的临时高铁列车停靠在北京北站,滞留的K1178次列车旅客平安抵达。8月3日凌晨,丰沙线安家庄站、落坡岭站滞留旅客全部平安离开安置点,由客车转运至北京丰台站。至此,滞留三趟列车旅客全部平安疏散。8月2日,受困列车旅客在救援人员帮助下徒步赶往转运客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面对朝阳,K396次列车乘务员赵阳露出了笑脸,“我们能安全地撤回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全国人民给我们的力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定不移的原则。8月2日,救援人员徒步进山帮助滞留旅客转运。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8月3日14时15分,经过10小时艰苦跋涉,一支由国家消防救援局机动支队与房山、通州、怀柔消防救援支队及房山区镇、村两级干部组成的突击队,徒步抵达因山洪与外界失联的十渡镇西石门村、北石门村,通过卫星电话报告——两村人员平安。这标志着房山失联村全部复联。本次强降雨,让位于深山的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一度陷入断水、断电、断路的困境。8月4日,落坡岭社区滞留山间的180位乡亲,从早上6点多开始陆续下山,前往20多公里外的军庄镇安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抓紧修复交通、通讯、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序通行的车流、逐渐恢复营业的商超……这是8月4日中午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主街道的面貌。前一天,这里还是淤泥遍地、一片狼藉。8月1日,在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上万村,村民清理山洪过后堆积的淤泥。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8月3日凌晨起,北京建工机施集团通过紧急调度、连夜组织部署、连夜调动人员和机械设备、连夜展开施工抢修,400多名突击队员、100多台大型工程机械在房山区几十个点位连续奋战36小时,以最快的速度将险情排除、断点打通。道路清淤全面展开,通讯信号逐步恢复,主要道路恢复通行……在门头沟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一步步重回正轨。截至8月4日,门头沟区通信基础设施基站受损站址493个,已恢复36个;联通、移动、电信等累计受损站址1176个,已恢复156个。各运营商受损通信光缆62条,已恢复13条。目前潭柘寺镇及妙峰山镇通信已基本恢复。受降雨影响的M1、383等10条公交线路8月5日首车起恢复运营。眼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最吃劲的阶段,防汛救灾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放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都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状态,做好巡查值守和应急响应,当前要重点关注京津冀、东北地区雨情汛情。近日,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给北京、河北、天津3个省市划拨专项资金4400万元,用于支持防汛救灾工作。8月4日,财政部、水利部紧急下达中央财政水利救灾资金4.5亿元,支持北京、天津、河北抓住“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全力开展受灾地区堤坝、水库、涵闸、泵站、河道工程等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相关工作,确保各项防汛救灾措施落实落细。针对京津冀地区暴雨洪涝灾害,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安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和生产生活恢复。8月1日,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的村民在临时安置点用餐。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雨后疾病发生,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在门头沟区、房山区和昌平区等受灾地区全面开展“清洁家园 共享健康”防汛救灾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洪水正在退去,工作不可放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一定能够赢得防汛抗洪救灾的胜利,确保首都城市安全运行。(记者 霍小光 张旭东 邹伟 樊曦 潘洁 赵旭)
2023-08-08 11:03:46
 8月4日,遭遇严重洪涝灾害的河北省涿州市传来消息——28个存在失联隐患的村落全部排查完毕,全市共计402个村落全部取得联系。城区主干道路积水基本消退,因灾断电的75个居民小区恢复供电。与此同时,河北全省转移群众158.97万人,其中蓄滞洪区转移96.12万人,高速公路全部抢通,全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北遭遇罕见洪涝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力指挥,燕赵大地紧急动员、团结奋战,全力以赴防汛抗洪救灾。(一)7月下旬,正值我国“七下八上”主汛期。28日,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与其他登陆后逐步减弱的台风不同,“杜苏芮”继续“长途跋涉”,降水云团逐渐向北移动,直逼京津冀。“这个台风,不可小视。”高度关注台风动态的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京津冀地区要特别注意防御。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报,预示着“杜苏芮”的强大“威力”——7月29日至8月1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山西东部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北京西部山前和南部、河北中南部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气象专家特别提醒,本轮强降雨极端性强,致灾风险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此前,在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精准指导重点地区做好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库出险和城市内涝等灾害防范工作,全力抢险救灾。武警河北总队官兵在涿州内涝区域驾舟转移受灾群众(8月4日摄)。新华社发(江腾 摄)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一系列应急响应随即启动:——28日12时,水利部针对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六省市启动洪水防御三级应急响应。——29日,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一级应急响应。——30日,国家防总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份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暴雨席卷而来。河北全省一半多的县(区)遭遇洪涝灾害,同时大量洪水通过大石河、小清河、唐河、沙河等河道相继流入河北,全省受灾人口222.29万。其中,涿州水淹面积一度达到城区60%,积水平均在1到1.5米,最深处达5到6米!救援人员在河北省涿州市市区乘坐冲锋舟前去转移受灾群众(8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对河北灾情,习近平总书记极为牵挂。他详细了解涿州等地水位情况,责成河北省调集力量,及时转移受困人员,做好城区排涝,尽快恢复城市正常运行秩序。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地要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山区涝汛风险大的地方要应撤尽撤,不漏一户”“中断联系的村子要尽快全部联系上”“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作用,让人民群众感到有依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要求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等全力指导帮助受灾地区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巡查值守,落实落细各项防汛防台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河北省涿州市汛情重灾区码头镇沙窝村,贵州蓝天救援队队员在转移受困村民(8月4日摄)。新华社发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情。河北投入大量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应急处置,全力以赴抗击汛情:——组织封堵涿州城区西部豁口,延缓洪水进城速度;——调集龙吸水、排水泵等抽排设施,加大排水力度;——各级应急部门对抢险救援队伍实行每日“叫应”联动,保持备勤状态,全省出动抢险队伍4705支105988人;……救援分秒必争——“多亏送医及时,要不就有生命危险了。”8月2日19时许,78岁的河北涞水县紫石口村村民刘德仲从县人民医院苏醒过来,感觉自己闯了回鬼门关。刘德仲家在村边,8月1日被洪水包围。救援人员腰上拴紧绳子,冒险下水向着对面游去,成功拉起一条绳索,用橡皮艇将已经接近昏迷的刘德仲救出。转移翻山越岭——“有人来救我们了!”8月3日,一群被困涞水县野三坡4天的学生看到救援人员到来,开心地欢呼起来。因暴雨导致路面坍塌、道路受阻,一所学校45名师生被困野三坡万鑫酒店,一同被困的还有该酒店15名工作人员。保定市涞水县消防救援大队6名消防员冒着危险,经过3个多小时的跋涉,最终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二)在各级努力下,受灾群众正在得到妥善安置。在河北省涿州市钢研物资储备点外,运送物资的车辆排起长队(8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一瓶瓶矿泉水、一袋袋面包送到群众手里……在廊坊市文安县苏桥镇中学安置点,受灾群众正在领救援物资。“一日三餐都有两菜一汤和主食,在饭后还提供苹果、香蕉、西瓜等水果。”苑口村村民杨小苓说,在安置点比较安心,最重要的是家人平安。河北省涿州市新星小区居民从供水车里接水(8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专门工作组赴涿州市现场指导,积极协调帮助做好城市排水防涝等工作;北京排水集团派出4套大型应急抽排机组、14辆车、63人,支援积水应急抽排工作。“目前涿州城区主干道路积水基本已消退,一些地方积水还比较严重,急需抽排。”北京排水集团副总经理屈辉介绍,目前的总抽排能力为每小时1.2万立方米,将优先抽排医院、变电站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受淹较重的大型居住小区。对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有关部门、河北全省上下须臾不懈、狠抓落实,强化救灾安置和生产生活恢复,全力打好防汛抢险和受灾群众保障攻坚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河北省涿州市钢研物资储备点内将捐赠物资装车外运(8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针对河北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随后又提升至三级,迅速派出救灾工作组赶赴洪涝灾区一线指导开展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选派工作人员和医疗专家参加工作组。国家发展改革委先行安排河北1亿元用于灾后应急恢复重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安排资金用于支持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和生产生活恢复。河北省全力加强灾害救助。省减灾委连夜派出9个工作组分赴各市开展救灾工作,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和物资;灾区卫健部门组建巡回医疗队为受灾群众提供上门健康服务,确保伤病群众得到及时救治,对灾区受污染饮用水实施全覆盖式巡查。武警河北总队医院派出医疗组在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救援交接点开展伤员救治(8月4日摄)。新华社发(王红强 摄)一条条道路正全力抢通——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按照“随断随抢、随抢随通”的原则,对断交路段采取搭设应急桥梁、开辟临时便道等措施,断交路段24小时抢通,特殊情况下48小时抢通,确保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畅通。对非断交水毁路段,加强巡查,及时清理边坡落石,处置路基塌方,消除隐患,严防发生次生灾害。河北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保通部部长臧燕勤介绍,截至8月4日16时,已抢通1011处、占比81%。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已抢通90处、占比70%,农村公路已抢通916处、占比82%。一束束信号重新恢复——8月3日一早,河北涿州灾区的不少群众收到一条短信:“涿州的乡亲们,因暴雨致通信中断……目前可从空中恢复停网区域的公网通信。请尽快联系家人,耐心等待救援。祝平安!”应急通信车辆停靠在涿州市第三中学安置点外(8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通信畅通是防汛工作的基础与保障。灾情发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紧急召开重点地区防汛通信保障工作专题调度会,三大通信运营商迅速响应驰援涿州。一盏盏灯渐次点亮——河北省市县三级电力部门开展24小时应急值守,全力抢修受损电力设施。国家电网组织国网天津、冀北、山西等派出运维保障人员,调配低压应急发电车及小型发电机支援河北。托稳百姓“菜篮子”,全省肉、蛋、菜、奶、果等生活必需品货源渠道畅通,供应充足;严防次生灾害,加强对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巡查预警,排查整治大中型水库风险隐患;强化环境消杀,全省累计派出卫生防疫队超320支1000余人……工人操作机械在白沟河左堤白沟新城高桥村段进行除险加固作业(8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在保定市易县七峪乡一处塌方现场,70多名村民搭起100多米的物资接力“传送带”,正在运输面包、方便面等。“救援队伍抢通应急通道后,乡亲们也积极自救,主动运输物资。”看着逐渐下降的水位,七峪乡党委书记赵菲菲说,“请总书记、党中央放心,我们有信心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生产生活。”(三)目前,本轮降雨过程已经明显缓解,但防汛仍处在最吃劲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巡查值守,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河北省委、省政府筑牢底线思维,及时调度、周密部署、一线督导,相关地市、厅局加强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确保各项措施落细落实。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安全“屏障”。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铁军旅”官兵在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河任务区加固岸堤(8月2日摄)。新华社发(邓青华 摄)8月2日12时许,位于河北邢台的临城水库第一溢洪道。随着闸口调整,下泄水流明显变小,出库流量从每秒100立方米减少为50立方米。“此次强降雨以来,临城水库充分发挥拦洪、滞洪、削峰、错峰作用,及时调整出库流量为下游减压。”临城水库事务中心副主任王兴介绍。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传来消息,截至8月4日,全省统筹调度32座大中型水库削峰拦峰;陆续启用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东淀等多处蓄滞洪区,分减洪水18亿立方米。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受灾地区尤其是山区要防范次生灾害,切不可松劲。紧盯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河北各市县强化实时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暴雨、山洪、地质等灾害预警,科学有力防范应对。截至8月4日7时,张家口、承德、保定、邯郸、邢台、石家庄、秦皇岛等7个市40个县(市、区)产生山洪灾害预警10934次,通过监测预警平台累计向9.07万名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38.98万条,县级启动预警广播2.85万站次。河北省水利厅与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7期,通过三大运营商向社会公众发送山洪灾害气象预警短信2.2亿条。目前,洪水正在由上中游向下游推进,如何让洪水安然入海是接下来的重点。武警河北总队保定支队官兵在涿州市城西107国道沿线清理淤泥(8月5日摄)。新华社发(王红强 摄)河北省水利厅要求,坚决保障滞洪安全,特别是加强对隔堤围堰的巡查值守,合理调控分洪流量,严格控制淹没范围,尽最大努力减少滞洪损失。截至目前,海河流域已启用宁晋泊、大陆泽、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东淀、献县泛区、共渠西、永定河泛区等8个蓄滞洪区。“启用蓄滞洪区,必须事先做好区内人员转移工作,应撤尽撤,应撤必撤。”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按照有关规定启用蓄滞洪区前,千方百计做好蓄滞洪区围堤隔堤、安全区围堤等巡查防守工作,确保蓄滞洪区及时安全有序运用和群众生命安全。群众在河北省涿州市职教中心安置点内休息(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基本救灾物资充分保障。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建立救灾物资管理工作联系协调机制、救灾物资规划采购管理调拨工作机制和救灾物资信息共用共享机制,确保洪水灾害发生后物资调拨通畅、救助保障及时。在河北涿州职教中心安置点,记者看到,各地的救灾物资陆续抵达这里,并分发到约2600名受灾群众手中。河北省涿州市职教中心安置点的工作人员在运送饭菜,准备发放给安置群众(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备战。涿州市成立了28支共计8755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并与驻涿部队等协作,全力做好救援保障,并且全部配备了冲锋舟和大型救援设备,安排部队官兵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24小时待命值守。此时此刻,河北仍在全面排查搜救被困人员,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不漏一户一人,抢险救灾还在持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扛起责任,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一定能够带领广大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取得抗洪救灾的最后胜利!(记者 霍小光、张晓松、齐中熙、林晖、周圆、张涛)
2023-08-08 10:56:47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走势举世关注。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出稳健坚实的步伐。努力实现良好开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盛夏7月,中国向世界亮出半年经济答卷——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置身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一系列指标彰显中国经济韧性。7月21日,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指出:“我国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光明。”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坚定战略自信,以“中国之治”应对“世界之乱”。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强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立足新开局,掌舵新航程。坚持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并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四个月后,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进一步提出江苏要“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为江苏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各行各业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领航定向。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也是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关键词。2月7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强调要“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部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航船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行稳致远。坚定前行信心,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样强调,并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坚定信心、步调一致向前进。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围绕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有力有效贯彻落实,推动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切实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二季度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彰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2023年7月11日,在江苏省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批新能源汽车即将通过专用框架运输方式出口(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发(计海新 摄)“全世界都从中国发展中受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说,中国5%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令人鼓舞。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上半年经济指标中,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在位于江苏常州溧阳的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进行电池生产(2023年2月16日摄)。常州市拥有锂电池电芯及配套生产企业120余家,动力电池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超1700亿元。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中国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9%。2023年6月17日,在阳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高效太阳能电池车间工作。该公司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市,是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无尘自动化生产线日产太阳能电池80万片。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累积,这是回稳复苏的印证,也是转型升级的足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如此强调。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处在回稳复苏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克服不少困难挑战。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下,中国经济在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坚持创新引领,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积蓄发展动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在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印发,聚焦科技工作前瞻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这是2023年6月30日拍摄的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制氢厂储氢罐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顾煜 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投产,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今年以来,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让世界眼前一亮。2023年6月28日拍摄的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吊装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这是2023年6月6日拍摄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加快提质增效,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筑牢发展根基——上海本地,提供由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向西约200公里外的江苏常州,提供动力电池;向南200多公里外的浙江宁波,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产业体系的质量,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部署:“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聚焦薄弱环节补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牵引,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举措加快经济提质增效。上半年,太阳能电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54.5%、34.1%。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智能制造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技术赋能效果明显。推进结构调整,在全面绿色转型中增强竞争力和持续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两个多月后,6月7日下午,正在内蒙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的中环产业园。园区入驻的16家半导体和光伏行业企业竞相跻身国内、国际第一梯队,成为三北地区探索绿色转型发展、走创新之路的一个缩影。2023年3月3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拍摄的光伏发电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站在屏幕前,习近平总书记细致询问沙漠里的那些大项目,红线、蓝线交织错落,勾勒出新能源发展的勃勃生机。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7842万千瓦,占新增电源总装机比重超50%;截至目前累计推广近3万种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碳排放平均减少了21.2%……低碳转型逐“绿”前行,从区域、城乡到产业迈出坚实步伐,充分印证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始终坚守人民情怀——“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着眼下半年经济工作,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越是经济运行面临复杂形势,越要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擦亮发展的温暖底色。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今年保障民生所需、增进民生福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河北廊坊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医务人员为入住老人测量血压(2023年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着力稳增长、补短板、增保障,以一系列务实之举惠民生、暖民心、强信心。调整优化稳就业政策,抓好民生头等大事——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规模均创近年新高。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精准有效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上半年仅人社部门稳就业政策就释放红利超1500亿元;启动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加快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进度……2023年7月29日,“扬就业之帆,启梦想之旅”2023年宁夏(银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在宁夏(银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行。求职者(右)在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交流。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拓渠道优服务、保用工稳就业。上半年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保持总体稳定。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老有所养是百姓高度关切的“家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大事”。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基层干部群众视频连线时提出,“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一个多月后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着力做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一次次重要指示温暖人心,一项项务实之举加速跟进:今年将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429个城市已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首次明确老年人面临困难时由国家提供16个基本服务项目……“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广东考察时殷切嘱托。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惠及居民742万户;继国家组织集采333种药品累计减负约5000亿元后,中成药首次全国集采启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民生关切,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7月7日晚,山东临沂蒙阴县垛庄镇垛庄村广场上,一场乡村篮球赛正在火热进行。近几年,垛庄镇建成文化健身活动广场90多处、乡村文化大舞台55个,村村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民业余生活大为丰富。这是2023年3月27日在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拍摄的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比赛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习近平总书记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加快建设“15分钟文化生活圈”浸润人民生活空间;鼓励“村BA”“村超”“村排”等基层体育运动广泛安全开展……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文经济“暖文章”加快书写。“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广东考察时深刻指出。打开发展新天地——“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从高空俯瞰琼州海峡南北两岸,广东湛江徐闻港和海南海口新海港隔海相望。广东省湛江市徐闻港风光(2023年5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徐闻港是琼州海峡北岸最主要的客货运输港口,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港口。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闻港专用码头,详细询问船舶航行时间、港口吞吐能力、安全管理情况等。离开港口时,总书记嘱咐当地负责同志:“琼州海峡是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通道,要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自2020年徐闻港新港区开通运营以来,粤琼两地海上航程缩短一半,只需约1小时就能到达对岸。如今,两个港口各自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或已投入运营,或进入建设冲刺阶段,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双向奔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而提出的战略举措。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今年暑运全国铁路预计7月1日至8月31日发送旅客7.6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铁路、水利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高增长……今年以来,我国充分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着力释放内需潜力。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积极扩大国内需求”作出部署,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出台若干措施促进家居、汽车、电子产品等重点领域消费,加快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健全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出台措施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一系列政策瞄准堵点卡点,畅通经济循环,促进内需潜力释放。持续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集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接连出台,激发高质量发展持久动力。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第三届消博会,汇聚3300多个优质消费品牌参展;第133届广交会,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参会;第六届进博会,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已超过去年;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的新发展必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中国是不会自己把大门关上的,我们开放的大门还要进一步扩大。”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要求。粮稳天下安。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923亿斤,居历史第二位,仍是丰收季。夏粮丰,则全年稳。能源是国民经济命脉。上半年,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2.1%、5.4%,能源稳产增产、供给保障有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至关重要。面对美国等一些国家“脱钩断链”的打压,我国加快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打开中国经济发展版图,新一轮布局正在铺展。盛夏的雄安新区,一片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起步区“四横十纵”骨干路网全面开工,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家医院陆续落地建设……这是雄安新区容东片区(2023年3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21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一个个重大战略、一项项重要谋划落子成势,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开局之年时间已过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奋勇前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必将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努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记者 邹伟 韩洁 姜琳 陈炜伟 张辛欣)
2023-08-03 09:33:31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作出战略部署,要切实落实到位。第一,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第二,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优化细化改革方案,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第三,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近年来,我国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成一批大国重器,基础研究支撑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从根本上破解“两头在外”问题还任重道远。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第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第五,广泛开展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当前,国际科技合作面临少数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冲击和挑战。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我国要坚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扩大基础研究等国际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第六,塑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开展基础研究既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励。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切实推进科教融汇,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文章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7-31 09: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