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科学防灾减灾预案来了

2023-07-18 09:39:44

四川农村日报

7月以来,四川多地出现35℃以上高温。记者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7月11日,成都出现今年首场区域性暴雨天气,启动四级防汛应急响应。据了解,这是四川省今年第二次启动四级防汛应急响应。

早在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区可能发生洪涝,而某些多雨的地区可能出现干旱。

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如何尽可能降低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集约化高密度饲养的畜禽如何度过湿热天气?如何做到有灾防灾、无灾增产?科学建议如下。

田间管理:未雨绸缪抢先机

田间对抗高温热害和农业干旱,要坚持“以水调温、叶面喷施、防止早衰”的技术路线,加强水分管理,调节田间小气候,缓冲高温影响。

一是储备抗旱水源。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储备抗旱水源;及时修缮建设集雨窖、山塘水坝等设施,蓄积雨水,拦截地表水;及早做好抗旱机井检修、农灌渠道清淤等工作;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尽力满足农业生产用水。

二是保水降温促生长。一旦出现高温干旱,有水源条件的,采用浅水勤灌、日灌夜排等措施,降低土壤温度,增强根系活力;没有水源条件的,叶面喷施保水剂,合理追施钾肥,通过秸秆覆盖和中耕松土减少水分蒸发、提升土壤保水能力,减轻旱情影响。对果树、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覆盖遮阳网遮荫降温;对有地膜、反光膜等覆盖物的菜园、果园,及时掀开透气,减少高温热害。

三是多措并举保面积。优先保证水稻育秧用水,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组织工厂化育秧,推广水稻旱育秧、地膜覆盖、干湿整田等旱作节水技术和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确保晚稻等作物全部种在适播期。对因旱缺苗断垄地块,因地制宜搞好补栽补种。确实没有水源的田块,及时改种旱粮作物。

畜禽养殖:抓好关键灵活变

进入持续高温高湿天气,对集约化高密度饲养的畜禽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如通风降温等应对措施不及时,容易引起畜禽机体产生热应激,导致抗病力下降,引发各类疾病。同时还会影响畜禽采食、生长等行为和生产性能,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为尽可能地降低高温高湿天气对畜禽生产的不良影响,饲养管理方面,要做到“三个变化”。

其一是饲养密度要有变化。尽量降低饲养密度。要适时出栏或适当调整转圈,根据畜禽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适当减少圈内的饲养密度,减少畜禽自身产热,降低舍温,减少热应激。

其二是饲喂方式要有变化。夏季炎热,早晚凉爽,每天喂料要做到早餐早喂,晚餐晚喂,供给新鲜饲料,减少精料,多喂青料和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青绿多汁饲料,能有效防止应激反应。

其三是畜禽饮水要有变化。夏季畜禽饮水要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高温季节的饮水量是冬季的4倍,大约是采食量的2—3倍。要保证畜禽及时喝到卫生清凉的水,同时在饮水中可添加多种维生素,缓解热应激。

圈舍环境控制方面,要把好两个关键点。

一是“通”,要加强畜禽圈舍的通风。畜禽养殖场(户)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畜禽圈舍通风,最大限度增加圈舍通风量,包括圈舍建造结构上的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配置风扇、排气扇等强化通风,增加空气流动性,利用流动性提高动物体感舒适度。

二是“降”,要降低畜禽圈舍温度或动物体感温度。有条件的要安装空调、风机湿帘,在圈舍屋顶喷水或在圈舍内细滴喷雾进行蒸发降温。同时要减少畜禽圈舍受到的热辐射和反射热,在圈舍上方或四周用遮荫网等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予以遮盖,达到降温的目的。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