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易点通】鸡新城疫的流行与防控综述

2022-04-14 18:41:57

原创 王群义 易邦生物

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它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鸡新城疫病毒不易变异,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间致病力不同。本病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有神经症状,产蛋急剧下降,浆膜黏膜出血,传播快,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A类疾病[1]


一、鸡新城疫流行情况

1

鸡新城疫四次全球流行情况[4]

图片

2

近几年全球新城疫的流行情况

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目前在加拿大和一些西欧国家已得到控制,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散养鸡和观赏鸡。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

3

我国鸡新城疫的流行情况

1946年:由梁英和马闻天等首次通过病毒分离证实了新城疫在我国的存在和流行,当时流行的“鸡瘟”就是新城疫。

20世纪70-80年代:农村散养鸡新城疫的发病率较为普遍,80年代随着我国养鸡规模化的发展,新城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养殖场采取活疫苗+灭活疫苗免疫的策略,对新城疫的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死亡率大大降低,流行得到一定的控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流行基因Ⅶ型新城疫,由于当时普遍采用的疫苗株属于基因Ⅱ型,对基因Ⅶ型强毒引起的鸡非典型新城疫和鹅的副黏病毒病控效果不理想,因此1990年至2013年我国新城疫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免疫失败现象日益严重[2]

2014年:在刘秀梵院士等无数专家的努力下,以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主要参与企业的推动下,我国研制出了重组新城疫灭活疫苗(A-VII株),随着基因Ⅶ型新型疫苗的推广使用,基因Ⅶ型新城疫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鸡新城疫在临床上较少发现,鸡群中新城疫野毒的检出率较低。新城疫已经不是养殖面对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新城疫的防控不容忽视

由于我国鸡的养殖模式发生变化,散养户减少,养殖户多为规模化鸡场,且重视新城疫的防控,加上基因Ⅶ型新城疫在我国的普遍推广和使用,因此新城疫已不是危害我国养殖业的主要敌人。但是我国新城疫的防控仍不能忽视,还要坚持目前的防疫策略。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我国除了鸡以外,水禽、鸽子、鹌鹑、珍禽等养殖量也很大,还有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的野生禽类,这些品种也会感染新城疫,成为新城疫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比如鹅和鸽子由于饲养管理粗放,免疫密度小或不重视免疫,发病仍较为常见,鹅感染的NDV主要属于基因Ⅶ型,也有基因XII型的检出。鸽子感染的NDV主要属于基因Ⅵ型。鹅和鸽子等其它家禽免疫薄弱往往成为传染源,对新城疫的流行会起到推动作用

2、要重视鸭的新城疫。新城疫在鸭群中多呈隐形感染,主要表现为在未免疫鸭群中新城疫抗体的阳性率较高,有的高达60%以上。雏鸭可检测到母源抗体,3~4周龄抗体消失,10周龄左右时,又检测到新城疫抗体转阳。虽然临床上很少发现鸭感染新城疫而导致发病和死亡,但研究表明鸭在新城疫的流行和促进病毒的变异方面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3]。我国鸭的品种多,养殖量大,覆盖的区域广,并且多分布在鸡养殖量大的区域和省份,加上鸭的养殖环境较差,管理粗放,因此鸭对我国新城疫的防控不容忽视,要时刻警惕。

三、鸡新城疫的防治措施

1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特别是鸡场要实行全进全出,做好物品消毒,进场车辆和人员严格控制和彻底消毒,防止病原侵入鸡场。

2

做好家禽免疫工作,增强特异性抵抗力

做好鸡、鸭、鹅、鸽子、鹌鹑等家禽的免疫工作,增强特异性抵抗力,采用新城疫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的免疫工作。选择针对性的疫苗,比如鸡和鹅免疫含有基因Ⅶ型毒株的疫苗,鸽子免疫含有基因Ⅵ型毒株的疫苗。

3

积极开展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对鸡、鸭、鹅等家禽定期进行病原检测和抗体检测,及时了解病毒的感染情况,疫情动态,分析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的匹配性,监测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制定针对性预防方案。以下是国内鸡场不同日龄鸡群的保护抗体水平。

图片

总结

目前我国在鸡新城疫防控方面取得了丰富、有效的经验和良好的防控形势,鸡新城疫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养殖密集区域多年没有发病案例,病原的检出率也很低,现有的防控方案对我国鸡新城疫的控制和净化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由于我国养殖环境复杂、养殖品种多,特别是水禽、鸽子等品种养殖量大,分布广,小规模大群体,加上防疫观念落后,这些家禽是潜在的传染源,因此鸡新城疫的防控压力仍然较大。我们要巩固现有的防控成果,遵循现有的防控策略,既要做好生物安全,又要做好疫苗免疫,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达到有效控制、逐步净化,最终彻底消灭新城疫,实现无新城疫国家的目标。


部分图片及字体:开源/已取得商用授权

参考文献:

[1]杜元钊等,《禽病诊断与防治图谱》

[2]杜元钊、范根成,基因Ⅶ型新城疫的特点与防制,河南畜牧兽医,2000年(第21卷)第 10 期

[3]刘华雷等,1997-2005 年中国水禽新城疫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 1) : 145-148

[4]刘华雷等,2005 年中国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畜牧兽医学报, 2006 , 37(12), 1340 ~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