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科技
2022-04-14 18:41:30
鸡白冠病又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鸡住白细胞原虫寄生在鸡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而引起的血液寄生虫病,感染鸡因红细胞被破坏及广泛性出血表现为鸡冠发白,故称为“白冠病”。
我国临床上常见的有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2种,但以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最为常见,且临床危害也最严重。
该病的发生与蠓和蚋的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高温潮湿的夏末和秋季,该阶段蠓和蚋繁殖快,活动强,导致该病流行严重。
任何年龄阶段的鸡都能感染该病,一旦发生可造成雏鸡大批死亡,中鸡发育受阻,成鸡贫血,种鸡受精率和产蛋率下降,孵化率下降,孵出的雏鸡弱,先天抵抗力差,死淘率高,严重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临床症状
白冠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10天,鸡群中一旦有鸡感染可很快传播全群,发病天龄多在15-35天左右,特别是20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最高、症状最为明显,常呈大批死亡,雏鸡随着日龄增长逐渐具备一定的抵抗力,病死率逐渐降低。
发病初期
鸡发病初期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粪便不成形,出现下痢,粪便呈青绿色或黄白色,病鸡逐渐消瘦。
发病中期
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病鸡开始出现流口水,羽毛蓬松杂乱无光泽,部分鸡食欲废绝,生长发育受阻,呼吸困难,呼吸道出血。
发病后期
当进入疾病后期,由于血细胞被大量侵蚀和破坏,鸡的血液携氧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病鸡呼吸极度困难,全身无力,鸡冠苍白无血色,眼结膜苍白,往往卧于地上,严重时发生死亡。
蛋鸡群感染该病会导致产蛋率下降10-20%,鸡蛋质量差,破壳蛋、软壳蛋、畸形蛋、砂壳蛋增多,蛋重不达标,蛋壳颜色浅,着色不均等。
诊断
根据家禽发病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可以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要想确诊必须进一步的实验室涂片镜检进行病原检测。但本病易与鸡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贫血、血管瘤等混淆,应做好鉴别诊断。
涂片镜检的主要操作方法
用消毒注射针头在翅下小静脉或冠处取2滴血涂薄片,用瑞氏或姬姆萨氏染色,显微镜下高倍镜观察,发现白细胞内有裂殖体以及大小不等的圆形配子体,还发现游离在血浆中的紫红色的原点状裂殖体,并结合临床症状而确诊。
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鸡白冠病的防控,要采取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并且要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源头着手,防止病原体的输入传播引发疾病,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预防
由于传播媒介蠓和蚋在本病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杜绝这些吸血昆虫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
首选是要搞好环境卫生,清除鸡舍周围的积水和杂草,喷洒杀虫药剂,最好能够定期进行,以防止蠓和蚋的孳生;其次,在鸡舍四周安装防护网,防止蠓、蚋进入鸡舍,在蠓、蚋活动季节,每隔6-7天,用杀虫剂如力高峰喷洒鸡舍内外,以减少昆虫的侵袭,杀灭传播媒介。
蠓、蚋的活动多集中在傍晚比较活跃,杀虫时间选择在18:00-20:00效果最好。
治疗
发病鸡群早诊断、早隔离、早用药,治疗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本病流行季节初期进行药物早期干预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磺胺药对住白细胞原虫的杀灭效果较好,临床常用的磺胺药如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2-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噁啉、磺胺甲基已噁唑等。
使用时可根据用量选择拌料或饮水大群给药,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磺胺类药物对鸡的肾脏有较强的毒副作用,最好不要复配其他对肾有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胺类、非甾体类等药物,且在用药期间同时配合使用小苏打,以便碱化尿液防止磺胺药在输尿管中沉积形成结晶尿,从而造成肾脏的损失。此外,由于病鸡机体衰弱,最好能够配合多维、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以帮助机体快速恢复。
治疗:比卡(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菌达诺 可以很好地达到以上这些要求。
参考文献:
鸡住白细胞虫病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李正根,养殖与饲料,2019, 10: 101-103.
鸡白冠病的发病特点、诊断与治疗,王霞,李广超,2018, 7: 117-118.
家禽白冠病的诊断及防治,李福杏,四川畜牧兽医杂志,2002, 10: 24-26.
鸡白冠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孙伟,现代畜牧科技,2018, 7: 110.
蛋鸡白冠病的特点及防治,姚建雄,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 10: 36.
文章来源:拜耳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