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自咬症简介

2022-04-14 18:22:58

    自咬症是因应激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发生与10-11月间,6-7月龄仔狐多见。

    主要症状:

    兴奋不安,旋转运动,头偏向一侧,尖叫;边旋转边啃咬自身尾部或后躯,造成皮肤损伤,流血不止。采食速度加快,食后继续兴奋10多分钟方才停止,如此反复发作。损伤的皮肤常引起感染而化脓,严重的因败血症而死亡。

    北极狐发病时多呈急性经过,病势急剧,发作时咬住尾巴或咬住患部不松嘴。有时甚至把后腿咬烂、生蛆并继发感染而死亡,或将尾巴全部咬断。急性或病势严重的病狐,多数以死亡而告终;慢性自咬症的北极狐患部被毛残缺不全,一般不致死亡。

    自咬的部位因个体而异,没有固定位置,但每个自咬狐自咬的位置不变,总是一个地方,多数以咬尾巴和后肢为常见。有的咬尾端,有的咬尾根,也有的咬臀部或腹部侧面,个别病狐将全身毛咬断。发病时间多在喂食前后或意外音响刺激时。

    防治措施

    1、将病狐隔离,用盐酸氯丙嗪1ml(仔狐0.5ml), 青霉素80 万IU,安通2ml,混合1次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对咬伤部位按常规用碘酊等涂搽或撒布少量高锰酸钾粉。必要时可剪断病狐犬齿。

    2、酸氯丙嗪0.25克,乳酸钙0.5克,复合维生素B0.1克,将上述药研碎混匀,分成2次,混入饲料中喂病狐,每日2次,每次1份。患狐咬伤的部位,用双氧水处理后,涂以碘酊,撒少许高锰酸钾粉即可。为防止继发感染,可肌肉注射青霉素10万~20万单位,也可剪掉犬齿或给病狐戴上枷板,以防咬伤部位继续扩大。因螨虫病(特别是耳螨)瘙痒而引起的自咬症,可用驱螨,即可停止自咬症的发作。发现有自咬症的病狐,应严格淘汰。从营养角度考虑,饲料应当全价多样,蛋白质水平不要超出标准。加喂占饲料总量1%~2%的羽毛粉,可减少自咬症的发病率。